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每日记事本
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

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

作者: 蘇可可 | 来源:发表于2020-06-30 08:07 被阅读0次

    著名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泰勒斯曾说过:人类在白天只是一只守规矩的动物,到了晚上才是活生生有灵魂的人。

    研究表明,大多数画家、作家、诗人、歌手等文艺工作者都习惯在晚上进行创作,这是因为人们通常在晚上会更加感性、思维更加发散与敏感,会体会到更多白天不易察觉和抓住的灵感。

    但是在心理学界,行为主义派的心理学家却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常常晚上8、9点时睡意席卷而来,大脑转动慢速,恨不得立即睡去,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会选择这么早入睡。

    于是在过了这个时间段后,大脑仿佛又被激活了 ,我们不仅睡意全无还感到比刚刚精神了许多。

    但奇怪的是,我们在此时所做出的决定等到第二天白天再看,总是不尽人意。

    这是因为晚上被重新激活的大脑会抑制你在白天的思考,这时候做出的决定不再那么理智,反而带有了许许多多感性的色彩。

    我们把一天分为四个阶段,早上、中午、下午、晚上。

    在前三个阶段时,我们不断的接受外界的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处理然后反馈给他人,这时候大脑是忙碌的、高速运转着的,在较忙碌的大脑中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而到了晚上,我们回到家,身心都放松下来,大脑跟着闲暇起来,外部刺激信息的减少,于是内部信息的处理便增多。

    这个时候,我们更容易思考起埋在自己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此时感性战胜了理性,主导着大脑的思维活动。

    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深夜中,大脑的闲暇让我们容易想起往事与那些依旧有点耿耿于怀的人。

    在此时,我们容易陷入回忆,沉浸在属于自己的单独世界,我们的思考也多半由“心”主导而非由“脑”。

    何为由“心”?何为由“脑”?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超我。

    本我在此遵循着“快乐原则”,即我怎么高兴怎么来,并不满足社会道德约束。它是与生俱来的,代表着人类最原始、最能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是非理性与非社会化的。

    自我是处于人格结构“本我”与“超我”之间,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调节矛盾。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我们内心的要求,被现实条件制约束缚着。

    超我则是我们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是道德化的自我,是许多伦理道德内化而来,遵循着“道德原则”——即所做之事必须满足道德的要求。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夜晚所做的决定往往真实、是最接近人类本我的决定,更加符合我们内心的非理性的冲动。

    “本我”人格结构在此刻占主导地位,所以此时的决定更多的是由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感性的“心”出发,很多是脱离了法律法规与道德约束,并不符合社会需求。

    而我们白天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中,理智的思考下我们不得不尊重“现实原则”,用“脑”去思考权衡利弊。“自我”在此时成为主导,因为现实因素,我们的行为都带有掩饰性,而实现“真实”的想法的冲动则会让我们持续焦虑。

    到了晚上我们的大脑放松后,最真实的“本我”又冒出来,所以我们会在此时做出许多感性却不遵循现实约束的决定。

    比如,夫妻吵架时说出“不如离婚”“不如我们分开过一段时间吧”这类话。男女关系明明还没有到那一步却急忙表白,不管结果是失败还是成功,在第二天依旧会有些后悔觉得当时太冲动。

    又或者是在晚上下定决心给老板发消息辞职,但第二天却发现,比起被骂,生存下去更重要。

    当闲下来,我们会怎么做?

    当我们忙碌起来时,我们不会想除了忙碌之外的太多事。而当我们停下来时候,我们的思绪会无法充盈心灵,此时我们变得空虚。

    在空虚时,往往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通过发散思维去思考更多东西来填补内心的空白

    通过与他人交流让自己感到不那么寂寞

    一方面,你会通过思维发散填补内心的空白, 开始胡思乱想,回忆过往的种种,并且不断深入。

    主观地把自己以前经历过的毫不相干的多件事联系起来,并且会为它们之间的联系搜集证据,导致对事情过度回忆,然后产生许多情绪,而这些情绪会让我们更加极端化做出不那么理智的决定。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作为群居动物,喜欢通过与人交流缓解寂寞。正值花样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表白多会选在晚上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时候,人的情感会变得液态化,思维也会更加不理智,不知不觉中就流露了真情,平时总是藏在心里的话也更愿意和人分享了。

    但若是在晚上不慎与他人交流太多,在次日凌晨醒来往往会后悔不已。

    什么时间做决定最好?

    在一些行为研究学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做决定的时间差长短、决策的正确与错误率来研究被试的真实行为决策的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对184位自由互联网服务器用户玩家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此实验中,这些被试往往会在做出40个决定动作耗时时间在3-15分钟内。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研究,研究者经过对被试的复杂思维的分析,最终表明,最适合做出决策的时间是在早上8点到下午一点,这个时间段我们所做出的决定最准确。这个研究结果最终发表在Cognition上。

    我们很容易在心情差的时候做出决定,我们太容易被深夜那不知所谓的负面情绪牵着走,请记住:我们是情绪的主人,而非情绪是我们的主人。

    控制情绪是一门学问,只有我们好好与情绪相处,明白情绪的由来,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情绪的主人。

    包括村上春树在内的很多名人作家都建议我们:睡觉是解决不良情绪的最佳方式。

    当你感到烦躁时,去运动吧,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吧,不要在崩溃的临界值做决定。

    毕淑敏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在下雨天做决定,下雨天也会影响情绪;艳阳天适合做决定,我们做的决定,仿佛也与天气契合,晴天所做的决定有着阳光的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到万不得已,永远不要在晚上做出任何决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lt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