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凡是乱世,必有名士,毕竟“时势造英雄”是千古定律。
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无数的名将之外,还有许多士人靠着利嘴在各国以游说入仕,期望在乱世中一展才能。
我们熟知的孟子、商鞅、庄子等名留青史的人物,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是通过游说的途径去当官的,就连我们的大圣人——孔子也是周游列国,期望能遇见明君,一展所长。
不说政绩,但从游说之术来说,有一人堪称杰出典范,那就是苏秦。
战国时期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最为强盛,号称“战国七雄”。
而苏秦一人则独相六国,身兼六国相印,如此殊荣绝无仅有,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师承鬼谷,苦修《太公阴符》
名师所教,又自身苦学,才是苏秦安生立命之术的由来。
有名师指引,总是人生之路的捷径,苏秦比一般人幸运,他的老师非同一般,自中华文明以来,能出其右者堪称屈指可数,甚至没有。
那个人就是鬼谷子,他精通兵法、政治、天文等诸家学问,孙膑、庞涓、张仪等盖世人才都是他的弟子。
苏秦在鬼谷子那里学成后,就开始到处游历,边增长见识,边找明主,期望靠三寸不烂之舌闯出一番事业。
但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求得一官半职,还落得穷困潦倒,灰溜溜回家后还遭到家人的奚落,尤其在当时,农业生产是第一要务,而苏秦却不务正业,更是为人所不待见。
但没有苦难,就不能成就大业, 苏秦为出一口气,干脆闭门苦学,尤其是专注攻读《周书阴符》。
这是一本奇书,他在其中专研出合纵连横之术,而苏秦的功成名就,正是与“合纵”相辅相成。
二、百折不饶,总是苦尽甘来
充满信心的苏秦,刚出山又再度碰壁。他先去了洛阳,想见天子周显王,不用说,失败了。
接着到秦国游说秦惠王,可是太不及时了,通过游说而做到秦国高位的商鞅才刚被处死,这个时机对苏秦是不利的,于是又失败了。
他离开秦国来到赵国,又是再度出山后第三次被拒。但不得不说,苏秦为了成功还是很拼的,三度被拒依旧不死心。
终于,苏秦千里迢迢到了燕国,当时的燕文侯求贤若渴,这回苏秦来的正是时候,但也是苦苦等待了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苏秦的寒窗苦读,屡败屡战,此刻开始才初见成效。当时苏秦游说燕文侯的主张是,燕国合纵赵国,结为一体。
难得还受到燕文侯认可,当即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三、合纵抗秦,苏秦相六国
这时的苏秦把握机会扬眉吐气,再度游说赵国君主赵肃侯,提出六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主张,并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陈述联合以共同抗秦的必要性,这正对赵肃侯胃口。于是,又请苏秦去游说其他各国。
这时的苏秦借势燕、赵二国的支持,又戳中各国怕秦的弱点,坚持提出“合纵”主张,一路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
每说服一国,他的底气就越厚,最终顺利说服六国,订立合纵盟约,以一人身佩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相印,一时风光无两,名动天下。
桑弘羊: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四、智激张仪,维护合纵盟约
六国虽然联合,但内里还是各自为政,苏秦的主张原本不是以六国攻打秦国,而是要六国联合起来威慑秦国,并共同抵挡秦国的入侵。
对此,若秦国打来,各国的联盟必然瓦解,当时与他就想到在鬼谷子求学的好友张仪尚未获得功名,于是决定智激张仪入秦,维护尚未坚固的联盟。
苏秦设计激恼张仪后,又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帮他见到秦惠王。
如苏秦所料,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此时苏秦派去协助张仪的人才告诉张仪真相,在知道是苏秦的策略后,张仪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总结
唐彦谦:贪名笑吴起,说国叹苏秦。
苏秦合纵六国后,满载荣誉返回赵国,受封武安君,这时苏秦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十五年间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这十五年的太平,便是靠苏秦的利嘴获得的。
苏秦人穷志不穷,即使穷困潦倒,依旧坚持梦想,终于扬名立万。而支持他成功的,除了有名师相授,更是有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才能有游说帝王的合纵之术。
靠一张利嘴成功推销自己,最终身兼六国相印,可说得此殊荣古今无二,靠一张嘴获得此殊荣更空前绝后。
千万别怕穷苦,千万别怕失败,只要敢于前进,敢于改变,就能逆天改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