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内心都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真的能穿越到未来,真的看到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而后,再回到当下,那我们将会作何感想?
有时,我也会拿此问题来激励自己,我会自问,“如果一件事,注定是你五年后,十年后要做的,那为何不提前到今天?又,如果一件事,真的能持续做个五年,十年,那这件事大抵能让我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记得在一年前,有一段时间,疫情施虐的极为严重,很多小伙伴便展现出了极度悲观的情绪,同时伴有些抱怨,甚至是愤恨的言行举止。
而我,也借机表达了我的观点——别再做那些无用功了,也别再传播负能量了,赶紧让自己变的强一点,再强一点吧。因为,今日的疫情,也肯定会在不远的未来再度到访。我大声发出慨叹,发出质问,“难道,到了那时,我们依然只能感伤世风日下,依然只能抱怨命运多舛吗?到了那时,我们能否有能力,去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亲朋好友?”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5956/618144b7ff532fe9.jpg)
有一个官方统计数据说的是,在1949年,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9岁,而在2023年,我国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9岁。
事实上,这已然说明了很多问题,作为我们来说,就是会经历更多的社会变迁,更多的经济变化,经历更多的意料之中,以及更多的意想不到。
谁说未来不确定呢?我却偏要说,很多事情,在未来绝对是确定无疑的。就如上午阐述,疫情的再度到访是确定的,此外,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是确定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确定的,出行更方便、安全且快捷是确定的,沟通更高效是确定的,购物的体验感更强等等等等,都是确定的。
于是,对于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我们便可以尝试着解答一下了。既然,“虚拟现实”技术,终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既然,未来的你只需要坐在家里,就能身临其境的坐在巴黎的街头,品尝着波尔多红酒;就能游逛于东京的购物中心,试穿衣服,试戴眼镜,试背包包;就能坐在英国温不尔登网球公开赛的观众席上,亲眼目睹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的巅峰对决。而后,当下的你会是何种心境呢?当下的你,又会如何过活呢?
人们经常说,“以不变应万变。”自觉,将此话拿来,用于理解未来,用于应对未来,是再适合不过了。
由于,未来的你要适应更多的变化,很可能,你会身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很可能,你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无论如何,你都应该且必须让自己能力更出众,让自己的心境更平和。如若不然,未来,只能把你淘汰出局。
总之一句话——没有成长的人,没有未来。
又,如何成长呢?
答案,当然是拼命的思考未来,并提前按照你思考的结果,按照未来的方式去生活,去思考,去努力的活在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