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好感来源于马尔克斯的另一巨著《百年孤独》。
纸质书买来后随即便被束之高阁,及至近日才拆封阅读。
老实说,只不过读了不到三分之一,我就已经失去了阅读兴趣。
因为骨子里对放荡的男性角色带着一种鄙视,而本书的主人公恰恰是这样一位极致风流的人物。
私心里想着,毕竟是名著,不应该用看言情小说的眼光去评判角色。何况,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有其独特之处。
人物固然有我不喜欢的特质,但谁也不能保证,后续的塑造会不会改变我的看法。
优秀的文学作者通常有这样一种能力,笔下造就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隔空与你对话,仿若老友知己。
你会喜欢他的优点,也能包容他的缺点。
这一切,全看作家塑造人物的能力。
曾经我读余华先生的《许三观卖血记》,就深有体会。
男主许三观犯了我的禁忌,婚内出轨,但我始终对这个人物恨不起来。
对此,我只能佩服余华先生的妙笔。
回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同一问题,会有不同观感么?
我不知道,我只能压制着情绪,继续读下去。
直至通篇读完,依旧没有喜欢上本书里的任何一个人。
男主,女主,丈夫,这三位主人公,都有着各自的问题,而且是我不太能接受的某些缺点。
但在快读完的那一天,我渐渐意识到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或者说,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
我要申明,接下来,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浅显感受。
这场跨越世纪的、长达五十多年的爱情,并不是在说爱情本身。
更多的是,“时间”与“老去”。
漫长的时光在等待爱情中流逝,男主人公五十一年的守候以及622位情人的混乱生活,一度让我觉得无法理解。
一个人怎么可以一边声称自己忠于爱情,一边又过着糜烂的生活?
他是怎样理解爱情的?
后来,我终于领会到了一层深意。
阿里萨从始至终是孤独的。他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工作,而他恐惧这种孤独。
他借由不同的情人,来填补这种孤独和空虚。
后来,时间无情,他慢慢变老。
阿里萨有点渴望“青春的气息”。
所以他诱惑了十几岁的寄居在他家中的少女。
年轻真好啊。
那一瞬间,他好像回到了初次见到费尔明娜的那天。
而他,也变成了少年阿里萨。
他们都感受到了时间在彼此身上留下的痕迹,也畏惧这种显而易见的“年华不再”。
那种即将面对死亡的无力感,让他们战栗。
爱情不也一样令人深感无力、战栗不已么?
故事的最后,阿里萨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让船长启航,并一直行驶下去,没有目的地。
然而,这就是他和费尔明娜爱情的结局么?
我看未必。
船可以没有终点,但爱情却不是永恒的。
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的爱情,隔着五十多年的朦胧和美好的幻想,激情退却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谁也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