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发布了近上千份减持公告,涉及数百家公司,其中几十家公司更是清仓式减持,着实吓人。
《证券法》规定,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况发生较大变化,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临时报告,并予公告。
5%的股权变动已算得上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而近期一些公司股权变动,清仓减持更有达到10%甚至更多的,引起市场极大动荡。
1.清仓式减持的意义?
清仓式减持,对于减持的股东而言,可能是由于资金压力,比如股权质押、资金成本等因素不得不减持;要么由于公司面临业绩拐点,对于公司未来成长的不看好想要抛售。
对于公司而言,除了公司市值的回落之外,如果是大股东等的清仓式减持,还会给公司股权、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稳定。
对于市场来说,大波的减持之下,市场也将面临流动性压力,甚至引起更大的踩踏。
2.清仓式减持的原因?
控股股东或重要股东大幅减持甚至是清仓,通常有两种考虑,一是不看好公司未来前景,二是出于个人或机构的资金安排,这种操作通常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
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清仓减持方是投资机构,有些减持是投资机构出于其自身存续经营的需要而作出的正常交易行为。
有一些公司刚刚解禁,机构股东等就立即开始减持。“并非不看好后面的市场,而是有些资金等不了了。”业内人士称,“2018年太低迷,很多资金无法退出。比如3年期、5年期的基金,尤其是加了杠杆的,到期了必须得退,否则过不了出资人那关。“预计2019年沪深两市解禁市值2万多亿元,未来的解禁减持对于A股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压力。
对于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关键还是看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好公司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若大股东减持是因为公司出现业绩拐点,减持后的股价往往一蹶不振,大股东“出逃式”清仓也是一个讯号。
3.清仓式减持的讯号有哪些?
股东大幅或者“清仓式”减持也是有迹可寻的。对投资者而言,要注意研究公司历年的融资情况,以及关注限售股陆续解禁的敏感时期。
1、次新股要留神
首先,新上市公司在1年、3年之后都陆续有老股东限售股解禁,公司上市前已进入的股东通常会在这两个窗口期变现。因此,投资者对上市3年内的次新股要格外注意。
2、定向增发要注意
公司上市后还会定向增发,增发进入的股东也有一年的禁售期,一年过后往往有变现需求。
3、股权激励要变现
近年来,上市公司采用了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来激励员工,也相应设置了禁售期和解禁期,投资者也要关注此类信息,防止大规模股权激励变现造成的抛压。
4、业绩平淡或持续下滑要警惕
业绩下滑会导致股东信心的动摇,减持也是在所难免。
面临清仓式减持的公司值得我们重点排除,以下则是读书会整理的今年以来清仓减持公司清单(减持股数占比总股本1%以上),拿走不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