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准时到场发现大家都很重视,会场满员且整个过程很多人都认真记笔记。
韩似萍老师的开篇就给大家说明,作为家长,我们的作用就两大方面:陪伴与引导,所以我们学习一下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很有好处的!作为一名曾经的教育专业毕业生实在不能同意更多。
首先韩老师讲述:父母,学校老师,学生要各司其职,因为一个人在学校接受的知识是常识,要将其转化为自我的经验甚至智慧依靠的是父母的引导;请关注孩子分数背后的原因,假如ta得了一个低分----要和孩子一同讨论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来代替我们作为父母的指责。
关于这个低分分析原因找出办法,作为家长我有点体会,我孩子在学习拼音过程中的堂上听写默写----老师开始登记分数后她第一次得了40接着第二天60,在低分之下孩子爸之前帮孩子特训两拼和三拼学得挺熟练所建立的信心已不见踪影,整一周孩子都是闷闷不乐的。放学的路上我问她是不是很累,得到否定的答案,我告诉她我感觉到她最近不太开心,是不是最近学习有困难?她说:“是,拼音很难,我都不知道” “以后有困难要主动和爸爸妈妈说,我们一起来解决!”
于是回到家,她拿出听写本我们一起找出问题----后面学习的拼音她都不熟练,我告诉她不熟练我们就多练习,读几遍写几遍后默写一下然后再听写,孩子爸晚上再列一些她不熟练的拼音的相关汉字给她标音,这样连续两三晚的练习后她总算再次找回了学习的信心,现在每天回来就告诉我们她得了第几个100分。我会顺势说“是的,你得到这些都是通过不放弃然后不断努力得来的”。
在这里分享后,但以后我的孩子还会不会再次得低分?天知道呢,但我们只能引导孩子不能放弃,努力去克服困难,而且过程中不发孩子脾气或者给脸色(孩子已经很难过了)而是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韩老师关于这点还提出非常重要的信息:父母的引导载体就是去建设我们的家教文化从而达到对孩子的滋润。
第二点,个体生命能量与家庭教育的影响----这里个体能量是靠三个驱动力:情感支持(内在),价值支持(内在),求助支持(外在)。针对这一大点我认知有限,暂时无法用实例去阐述表达出来。
最后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韩老师把它划分为6岁前(孩子与自己建立关系,建立安全感与依恋感),6到12岁的小学阶段(父母双方陪伴,尤其是父亲作为儿子的榜样力量),12岁之后的中学阶段(从原生家庭心理分离,与同伴建立关系)。
小学是“建立关系”----多给孩子提示/暗示/明示积极和美好的事物,多给他们强化好的而弱化坏的;中学阶段则到了“处理关系”时期。万一关键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会出现发育/品行/认知障碍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甚至人际交往。
2017/10/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