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个让无数哲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的命题。
季羡林耄耋之年,三谈人生,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见解,没有哲学家那些故弄玄虚的语言和定义,这很不容易。相反,像我这样的,三十左右岁,自以为经历丰富,看透了很多事情,所以每天都是写一些自以为很高深的文章,这叫什么?肤浅。嗯,肤浅,自以为高深,就是肤浅。
人生有那么多可以讨论的吗?我觉得还是有的,一千个读者当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人生,别人的人生经历,任何人都不可能去代替,所以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得到不一样的人生感悟,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说无数人的人生经历最后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答案,除了“活到最后都是死”这个答案之外,那才是奇怪的结论。
我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说法,说,从一个线的角度看点,点是不变的,从一个平面看线,线也是不变的,从三维的世界看平面,平面也是不变的,所以,以此类推,从高维看低维,低维都是不变的。如果这个推论是正确的话,那么假如有四维,从四维看我们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静止不变的,没有起源没有终点,所以,我们的也就没有所谓的人生,没有出生没有死亡,一切都是幻象。
但是在我们的三维世界,我们的一切存在都有了意义。不说那些玄之又玄的哲学理论,我们聊点正常的。每个人出生,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的,所以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已经被固定了,但是人生的过程应该怎么走,这个是不确定的,说白了就是两点之间,如何连线的问题。当然,直线最短,出生之后直接自杀是最快走完这段人生的,但其实这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恰恰是为了把两点之间的人生走的更加的复杂更加的美妙,这才不枉我们生而为人来世上走上这么一遭。
写到这,我想起来辛弃疾的一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太好了,好到没有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是什么?我们没有足够的经历,为了某种目的强行假装有经历。用在我这,就是我这么年轻,对人生能有什么感悟呢?完全是为了写篇深刻的文章强行说自己有深刻的感悟?其实不过是为了自己的观点旁征博引罢了。而季羡林先生才是真正的历尽劫波,能够做到“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等看透了世间种种,已经不会再去感慨人生有多苦,只会面对苦难付之一笑罢了。
与之有差不多意思的,还有蒋捷的一首词: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嗯,其实说来说去,白活了半天,我就是想说,对于人生,现在的感悟还是比较浅显的,说不出什么深刻的话,自己这半辈子还没活明白,就不写那些自己的感悟给少年人了,都是煞风景啊,等到了这岁数,该懂得,自然都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