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要学什么
情境再现:
今天早上,姐姐告诉我:“妈妈,我决定新的一年接着学架子鼓。”
“为什么?”我问,因为之前,她说不学了的。
“爸爸不是说要我学‘一动一静’吗?我现在觉得,架子鼓可以让我的身体更有活力,更有精神,所以,‘动’的我决定学架子鼓和跳绳,‘静’的学书法和国画,街舞就不学了。”她分析得头头是道。
“姐姐,那你说,我学什么呢?学机器人?计算机?还是街舞?我想当明星……”弟弟用疑惑的语气问姐姐,不能忽视的是崇拜的眼神。
“你想当明星啊?嗯嗯,为什么啊?”姐姐问。
“昨天,你不是说当明星可以代言吗?代言可以挣很多钱啊!”昨天,姐弟俩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广告牌上的明星,讨论了关于代言的相关问题,没想到弟弟记在心里了。
“哦,当明星的确可以代言,但是,我觉得你更适合当科学家!”
“当科学家?”弟弟不解地问。
“你看,你的动手能力很强,科学课(幼儿园课程)的材料组装你都会,比王老师(幼儿园科学课老师)都厉害。你还很会动脑筋,爱思考问题,我觉得你适合当科学家,当科学家也很厉害的,科学家也可以很有名气……”姐姐一顿彩虹屁把弟弟拍的心花怒放。
“哦,那我就学机器人吧?以后,我要考一个这样的大学,长大当个科学家。另外,我要接着学街舞和轮滑,作为‘动’的,我还要学美术,因为我很喜欢。”想当明星的弟弟,在姐姐的鼓励下,改变了自己的赛道,从“明星”转战“科学家”,一声没吭的老母亲,在心里笑出了鹅叫声……
“妈妈,如果我们长大了,都去北京上学和工作,你会去北京住吗?”姐姐开始安排我的退休生活了。
“可能会吧?”我弱弱地说,毕竟,离他们去北京上学和工作还有十几年的时光吧,我回应得不太有底气。
“你看,我不是说要给你和爸爸在青岛买一套别墅吗?你以后也可以去北京住啊!”姐姐又提起了她给我和爸爸的承诺。
我说:“那,我就暑假,不,夏天去青岛住,冬天去北京住。”
“春天和秋天呢?”
“春天去青岛,” 我的心里忽然就想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场景,“秋天去北京。”“看香山落叶”似乎也不错,我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畅想未来。
“好,那你就春天和夏天在青岛住,秋天和冬天来北京,找我们一起。”姐姐拍板。
一个冬天的清晨,在上特色课的路上,姐姐把弟弟的未来、我和爸爸的老年生活都安排好了,多希望这就是现实啊!
思考:
1.孩子的思想中藏着对未来的期许。
听起来,孩子的聊天内容有些天真和可爱,甚至还有一些浪漫,其实,这里面有着孩子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因为热爱音乐,所以,姐姐喜欢架子鼓的鼓点带给自己的力量。因为懂得弟弟对乐高的热爱,所以,姐姐鼓励弟弟学机器人,学编程,当科学家。
孩子,其实是活得最明白的,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愿意去追求什么。
其实,打架子鼓是一个力气活,对姐姐来说,极具挑战性。昨天,她说手都震麻了。但是,她喜欢音乐带给她的力量感,她愿意为此而努力。
同时,她也知道弟弟对乐高的痴迷(买了新的乐高玩具,一定要拼完,才可以吃饭或睡觉),于是,她愿意去给弟弟解释“明星”与“科学家”的不同与相同。“不同”的是自己是否擅长和喜欢,“相同”的是,都可以有“名气”,这里的“名气”可能饱含很多,因为没有和孩子探讨,我不能随意解读,我想,也许孩子的思考,远远不像大人想的那样世俗与功利。
2.孩子的期许中有着父母对孩子的规划。
这个学期,对于孩子的兴趣班,我们有多次的讨论,我和爸爸觉得孩子太累了,周末没有玩的时间,可是孩子乐在其中,我也不好随意取消。“一动一静”是我们的期待,希望孩子可以运动自己的身体,涵养自己的品性。孩子们也在思考,如何对自己的特色课进行取舍。从姐弟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是可以有自己的主见的。
3.孩子的规划里有着父母深深的爱。
基于现在的考核制度和孩子未来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既希望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热爱,又期待孩子可以从事自己的热爱,把热爱作为事业去追求。因此,我们不想让孩子太累,又希望孩子可以坚持。我想,当孩子说出“我想”“我喜欢”“我愿意”时,我们就有了答案。
“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是无条件的爱。也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还掺杂着期待,而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则是那样的纯真与可爱。当女儿说到,“我承诺给你在青岛买别墅”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深深的感动,不管未来她是否兑现诺言,当她能够记得这个承诺时,我想,我就已经住在了她的心里。
新的一年,祝福我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热爱!
亲爱的朋友,你想好,新的一年,要学什么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