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这三个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人人都看过他的文章,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作为一代伟人,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大勾起了我的好奇。今天在朱自清老先生的书中看见了一篇名为《我所见的叶圣陶》的文章。通过阅读才发现与我们想象中的叶圣陶大相径庭。
在我们平时想象的叶圣陶肯定有是一个很严厉的人,一个不好相处的人,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人,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老先生眼中的叶圣陶是什么样的。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他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民国十年,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好奇的问道:“怎样一个人?”他回答道:“一个老先生哩。”但是,我和延陵兄一起去访问叶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苏州文人不甚符合。
我见了生人说不出话来,圣陶似乎也如此。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都会回甪直,他很爱他的家。在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盐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儿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想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得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得人,亲易看不出他的怒色,他幸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同事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
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人,必须离开家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作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
他最反对形式主义。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三五个涂改的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