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蓦然发现,花儿悄悄开了,柳枝伸展腰身了,春天,终于正式登场了,虽然今年延迟得有点娇柔做作。
不太懂老一辈们深谙的二十四节气,什么几九、打春、哪天下雨代表一季好天气……这些老祖宗总结流传下来的自然规律,确实很准。只是到了80后这一代,基本就“失传”了,更别提90、00之后,哪样蔬菜是当季时蔬,大约都没几人有心去了解区分了。当今的信息体量与时效、大家的生活节奏、都自然而然略过了一些基于“自然”的传统。
然而枯燥机械久了,我也会刻意在生活中添置些自然元素。阳台栽些绿植,办公室放几盆装饰,从起初的早晚固定浇水、渐渐发展成心血来潮时集中浇灌,间歇注意到土质颜色变浅就补水,不可谓不尽心,可惜,还是没掌握那一批绿植的脾性,集体阵亡。
我自认是个娴静气质有待开发的人,于是决意从花花草草拯救行动开始,深挖自己这一潜在特质。买花肥、搜集鸡蛋壳、储存隔夜茶叶渣,各种给花草加强营养、减少灌溉频率……
不是说天生天养吗?这些来自天然的生命,本人费劲心思去照应,怎么就这么缘分浅薄呢?第二批花草大概先天营养过剩吧,在我的精心伺候下,没淹死,全枯死了。
好吧,种花种草,大概还不是我这浮躁心境能胜任的。消停了一段时间,不忍再去折腾那些无辜,回家观摩了几番阳台的绿色角落。无论娇贵的春兰还是坚韧的腊梅,我们家的阳台一年四季总是不缺花魁,个个精气神十足。当时,我将这一切归功于爷爷奶奶爸妈四位退休后的时间充裕。
后来留心多了,慢慢发现,原来奶奶天天关注天气预报,是关注着哪些花草喜潮、需要天然雨水滋润; 妈妈在阳台定制的四面窗帘、什么季节、一天什么时段,拉开哪一面、拉上哪一面,都是掌握喜阳、喜阴、耐寒、喜温、植物的光照与适宜温度; 爷爷用豆子发酵做的天然花肥、爸爸每天有选择地室内室外搬迁每盆花草、定期修剪花枝枯叶,都有总结出来的一定心得与规律。就这半阳台花草,集中了全家的心力,才至于四季繁茂。
家人以培育我们小辈的心情去善待着那些花草,草木有灵,也馈以了最鲜活的生命喜悦。这便是种植的乐趣所在。
而我终于明白,我从前不是枉费心,而是没真正“用心”。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方式去浇水施肥,不管它耐旱、喜潮亦或是喜温、抗寒,反正我对你好了,你就得接受我对你的好,这大概才是最无情的多情。
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