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的大诗人陆游在逝世前一年给他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也许他的另一句诗知道的人会比较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句的意思其实大致相同,是强调“躬行”,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
门店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管理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人在起作用,而人性这个东西从古至今都没有怎么变化过,无非是自私、虚荣和权力等欲望的满足。
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管理者看不到问题驭品举办了很多次的线下培训和经销商门店老板的论坛会议,我们发现在会议中进行互动的时候,让每个人提出自己实际面临的一个管理问题。
有很多老板想了半天,竟然提不出一个问题,他觉得自己的管理没有出现问题,他觉得他参加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大环境及互联网影响,门店升级的问题,与门店内部的管理不大相干。
显然这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只是一个合格的老板,为什么这么说?
在提问题这件事上,老板每天忙忙碌碌,看不到问题;或者每天优哉游哉,也不经常呆在门店,只需隔一段时间来店里查一下账,他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那些能为门店带来最大利益的事情。
合格的管理者是通过其所领导的员工的努力而成功的,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高度自觉的、高产出的工作团队。
要在因上下功夫,不是在结果上不要只看结果,要多关注前因,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这个例子是我去修理厂时发现的。
我前段时间去保养车子,在和老板谈好了用什么机油和换一下大灯灯泡(之前一只大灯灯泡坏了),师傅就开始上手给我的车进行全面的检查,因为本身在这一行业,我就观察这个店的检修流程是怎么样的,然后在保养快结束时无意间听到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
组长:都检修好了吗?别忘记帮客户将引擎盖里各零件上的灰尘都擦掉,再送洗车部让他们给客户洗一下车。
修车师傅:嗯,都检修好了,这是报告(递给组长一份记录表)。还要擦灰尘,这又不给我提成。
组长:你在嘀咕什么呢?
修车师傅:我的意思,他们洗车的都是拿提成的,我这算额外的工作都没有提成。
组长:你是这样想的啊!要不跟老板去说说!(表情很严肃)
修车师傅:哎呀,算了,我开玩笑的!
也许,这只是每天汽修店的小插曲,但老板并不知道,时间一长,修车的心里越干越不高兴,人是吃不了亏的,因为他一定难受,就一定要找机会归还给你。但老板还要责怪他没有团队精神、执行力差。
这真的是和团队精神和执行力有关吗?
如果老板听到上面的对话,应该明白了:哦,我这个问题很可能想错了。
向自身找原因!下属的执行力不足,往往不是下属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是系统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力问题,即要求管理者向卓越的领导者转型。
但是,没有人愿意说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所以就把问题下放——管理层的领导力问题,就这样变成了下属的执行力问题。
但是,管理者和员工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却是:
日常工作“干什么”不清楚;日常工作“怎么干”没有标准,过程凭经验;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都在糊弄。
管理者经常怪下属员工不能很好地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工作,工作总是没有目的性,效率总是很低;管理者总是怪下属为什么没有完成目标,造成企业、部门或班组的整体工作目标没有达成;管理者总是怪下属员工之间缺乏协作精神,各自为政;管理者总是怪下属有问题为什么不及时向上反映,为什么等事情的结果不好的时候才会说……很多管理者总是怪这怪那,殊不知,这一切结果的背后原因完全在于我们管理者自身。
究其原因,实际上是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互动意识。
向下属汇报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经常会召开家长会,老师还会进行家访,为的是让家长知道,老师是多负责,不然家长还会认为这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行。
优秀的领导者,每天上班或下班会开个晨会或者夕会,说说每个人今天做的工作。或者通过让下属填写绩效表格,不让下属做活雷锋,不然大家不知道他的好。领导者也应该经常向下属汇报店里的目标与计划。很多从业者不努力的原因是因为他认为他是替老板干,不是给自己干。
他会想:我这么努力,领导知道吗?我这么努力,旁边的人知道吗?而我们的绩效考核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用文化去选人,表面看起来慢了,但其实走得更稳更远。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说:三流公司抓的是员工时间;二流的公司抓的是员工大脑;一流的公司抓的是员工心智,在门店管理上也同样适用。
—END—驭品商学院致力于与行业优秀的门店、行业大咖等建立战略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助力门店转型升级。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驭品股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