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之道
🌿26/100《认知天性》

🌿26/100《认知天性》

作者: 秋微凉vv | 来源:发表于2022-04-11 09:48 被阅读0次

    1.简介

    11位世界前言认知心理学家,10年科研成果。一套复杂时代的科学学习方法,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2.作者

    作者有三位: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还有马克·A·麦克丹尼尔。

    彼得·C·布朗是一位作家,擅长科普写作。亨利·L·罗迪格三世和马克·A·麦克丹尼尔,都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前一个是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的专家,后一个致力于研究导致记忆和学习失败的因素和过程。

    3.问题❓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4.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①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细化:把新旧知识关联起来。

    把新知识放到更广泛的情境中理解。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

    ②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认知心理学:理解心理活动方式的基础科学,考察人类感知,记忆,思考的方式。

    当事关重大时,当出现的事物被形象化时,当事情和个人息息相关时,你就会把学到的东西记得更牢。

    记录,掌握课上知识,并不代表你会把它们和已知联系起来,也不代表你会应用。

    元认知: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知道在哪里要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知识水平,使用高效正确的学习方法。

    ③知识多不等于学习能力强

    精通=掌握已知+清楚如何运用

    ④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考试,可以找到自己薄弱处,可以强化新知与已知的联系。

    ⑤小结

    检索式学习:间隔练习,穿插练习,自己先试着解决问题,再去寻求帮助,从不同类型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

    5.学习的本质:知识链和记忆结

    ①知识最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从记忆中检索已知,把这些和新体验联系起来,借助观察和思考,预演下次可能采取的不同做法。不断练习,不断回忆,直到变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

    ②自我检测:给知识点打上记忆结

    多次间隔时间检索,强化神经回路。

    ③只需一次自测,一周后回忆率从28%跃迁到39%

    ④如何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

    课前测验,课后测验,考前测验,自测。

    ⑤为何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

    检索时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大,记忆效果越好。

    测验比重复阅读更能将知识迁移到新背景或新问题中。测验可以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已知和未知的知识。

    ⑥小结

    测验后向学生提供纠正反馈,避免他们记住错误的东西,让他们更好的学习正确的答案。

    6.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

    ①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当练习有间隔,与其它内容穿插且多样化,是你花费的努力也就越多。

    ②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

    记忆的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快速频繁的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③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是胜过集中练习的学习方法。

    把问题的不同类型混搭起来。

    ④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通过难度较低,集中式的练习,学到的东西被编成了更简单,更直白的心理表征。相比之下,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

    ⑤善用练习组合,带来成长性思维

    教科书本身是集中式的,每一章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而考试时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任何顺序,我们必须能识别出这属于哪一类问题,才能选择并应用恰当的解决方案。

    ⑥知识是平面的,复合型知识是立体的

    多样化很重要,原因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在比较时看出事物之间更多的细微差别。

    最有效的检索练习,是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光靠书本知识不够,必须实际动手操作。

    每天反思就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

    ⑦关于练习的几条普适性原则

    你需要不停的练基本功。

    你需要在训练中有所变化。

    你需要训练如何打比赛。

    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能做好,把战术带回家,在头脑中复习演练。

    ⑧小结

    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看似慢,但是最有效。

    至少间隔一天做检索,练习中出现一点遗忘时。

    3盒知识卡片。

    穿插内容练习,不是完成一个科目的全部练习再跳到下一个科目,需要在每个科目的练习完成前就跳到下一个科目。

    反思:我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有用?下次我要采取别的什么方法?

    7.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①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编码:把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

    巩固:新学到的内容在大脑中有记忆痕迹,但属于短时记忆,需要和已知经验关联,形成长期记忆。

    检索:要把短期记忆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工作做扎实。要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今后能回忆起这些知识。(掌握有效的检索线索,经常被人们忽视)

    亲身体验+经常练习+心理预演=不会遗忘

    ②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把一个概念理解的非常通透:

    生活中使用+有重要的情感价值+和其它知识关联+线索多且形象

    被遗忘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能让你找到并检索知识的线索。为新知识建立起来的线索会取代旧知识的线索,学习新知识有时候就是要忘掉一些东西,这非常重要。

    ③越容易想起,越不容易记住

    忘记越多,重学就更有效,会形成永久性知识。

    ④学习中必须要做哪些努力

    努力回忆,费力重构。

    打造心智模型,并积累大量心智模型(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或知识结构)。

    举一反三:不同时期,环境,多次进行检索练习,穿插不同学习资料,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强化知识网络。还可以增加线索的数量。有利于把新东西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构建概念学习:间隔穿插不同案例。

    学习迁移:在新环境中应用所学。

    没有答案时,自己找答案。

    ⑤这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文本模糊,难以辨认。

    教学大纲编排顺序不同于课本。

    一段文字缺少字母。

    这种干扰了学习流畅性的事,反而能提升学习效果。

    生成:尝试解答一道题或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

    想出一个答案比做选择题更有利于学习。要主动的思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他人提供的知识。

    检索:回忆最近学到的知识。

    细化: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生成:用自己的话重述核心观点,在心里行动上演练一下,下次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

    ⑥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失败提高了我们的认知。

    焦虑会占用记忆容量。

    ⑦创造性源于不设限的学习

    先做起来,不设目标。

    ⑧别再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选择跳出舒适区一点的挑战+可以在现实中学以致用的知识

    ⑨小结

    编码是最初的处理信息。巩固会辨认并稳定记忆线索,赋予其含义,新旧知识连接。检索会更新所学内容,让你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总是建在已知的基础上,你知道的越多,越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

    重复次数+强大的检索线索→重新激活记忆

    重复进行费力的回忆或练习,有助于把所学的知识整合成心智模型,把一系列彼此相关的概念和技能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穿插与多样化建立了新的联系,并增加了检索线索的数量。

    8.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①没头脑的机制1和爱自省的机制2

    机制1:很强大,无意识情况下出现,容易受到错觉的影响。帮助我们在生死瞬间做出反应,躲避危险。

    机制2:帮助你管理自己。检查自己是否冲动,预先做好计划,分辨选择,想清楚这些选择的意义,并控制自己的行为。

    ②学习时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人们会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真相。

    每当一段记忆被提取,我们都是在强化意识中到这段记忆的路径,会加深我们对它的印象,扩展和已之内容间的联系。

    暗示的东西更容易被记住,明确表述的东西则不然。

    但记忆容易被扭曲,我们没办法记住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只能记住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影响最大的元素,剩余的空白部分则由自己的想象来填补。这时如果错误得不到纠正,那这些信息在往后就有可能被当做记忆来检索。

    知识的诅咒: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从事我们熟悉的内容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它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不断重复自己说的话,就能让大众信以为真。

    如果一段共同的记忆在你的头脑中是模糊的,而别人能够记起细节,那么你随后会将记忆更新,更多细节的记住过去的事情。对一段记忆充满自信,并不代表这段记忆肯定是准确的。

    ③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知识诅咒: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就会发展的更为复杂,而组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

    我们必须培养一种能力:弄明白心智模型在什么时候不适用,什么情况看似熟悉但实则不同,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办法,作出新的安排。

    ④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

    因为你无法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技能与能力的反馈。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改进。

    避开错觉和误判的办法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就能贴合周围的实际了。

    ⑤实践和测验才能暴露学习漏洞

    用测验于检索来验证,什么是你真正知道的,什么是你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如在课上经常进行小测验,有助于老师验证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并且发现额外需要留意的内容。

    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练习技巧来测验自己的掌握情况,比如回答抽认卡,或用自己的话解释重要概念,同伴教学法——课下预习,课上老师插入快速测验,给学生提一个概念性问题,让大家思考后,以小组讨论形式找出正确答案,这样让学生知道吸收学习资料效果的程度,以及需要在哪些领域下功夫。(不要因为做对了几次题目,就把某些内容从测验中删掉)

    顺畅的描述某件事,并不代表你真的掌握了,延迟一段之后还能轻松检索,才能代表学会了。更好的方法是打造一个心智模型,把新知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作出推论。比如要看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什么程度,可以从回忆中找出要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释,为什么才这些是重点,他们和大的主题是什么关系?然后老师给出纠正性反馈。有时候最管用的反馈是你在实操时犯下的错误。

    9.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①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习惯从新经历中萃取出重要原则和规则的人,比那些只能获得表面经验,无法举一反三的人学得更好。能从不重要的信息中挑出重要概念,能把关键想法组织成一套心智结构的人,是更为成功的学习者。

    新工作与新机遇意味着有更多东西要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然后等待时机,或者设法寻找机会。

    你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这对学习风格与做事风格有影响。

    要找到稍微跨出舒适区的挑战,找到可以弥补不足并强化想学习内容的挑战。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因材施教。但更重要的是,授课方式要与科目的性质相符,比如几何和地理要用视觉授课,诗歌要靠语言指导。

    ②你是分析型,创新型,还是实践型思维?

    智力三元论:

    A.分析型智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B.创新型智力——综合应用现有知识与技能,应对新的特殊情况的能力。

    C.实践型智力——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明白在具体环境下需要做什么,并行动。

    ③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测验可以评估出弱点,但并不代表弱点就无法改变,要把它看成一种知识或技能的缺失,可以动态改善。

    动态测验:

    第1步:一段经历或一次笔试,看自己知识或技能在哪些方面有欠缺。

    第2步:用反思,间隔练习,或其它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3步:再次测验,自己留意哪些方面已经改善,同时特别注意在哪些地方还需要下功夫。

    ④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

    心智模型:接触新资料,提取核心观点,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心理框架。(判断东西是否合适,是可以增加特点,还是多余无用)

    做完一件事后反思: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以及下次该如何改进才有帮助?然后把它们组织成心智模型,今后应用这套心智模型时,可以巩固并构建已经学到的知识。

    ⑤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规则学习者,倾向于提炼出基本原则来区分案例。要提取基本规则,构建结构。

    案例学习者,倾向于记住具体案例,找到共性,而不是基本原则。一次学习两个或更多案例,不局限于一个。问问这些案例相同和不同处。

    理解一件事背后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构建成一个大的结构,而不是简单的相加,诀窍是自己亲手实践。

    ⑥小结

    说出你想要知道,做到,成就的事情,然后列出需要的能力,需要学习的东西,以及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再放手去做。

    把动态测验当做一种学习方法,用它来发现你的弱点,然后在相关领域集中精力提高自己。不仅要发挥长处,还要弥补不足。

    如果是低级学习者,停下来问问:在学东西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规则是什么,回忆相关要点,你会怎么描述它,把这些核心概念组合在一起,你能想出什么样的框架?

    10.终身学习者基本的基本

    ①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天差地别

    我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与自律。

    大脑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的,可以通过每一次新任务重新组织自己。

    ②性格,求知欲和家庭条件对学习的影响

    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

    ③脑力训练可以提升学习自信

    不确认。

    如何放大目前智力水平?抱有成长心态,像专家那样练习,建立记忆线索。

    ④想要终身成长,请像专家一样思考

    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发智力,并不是让智力自行发展,而是通过努力和学习在大脑中形成新连接。

    终身成长者认为,失败是努力不够,或策略不对,会继续深入发掘,尝试不同做法。把目标定为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成绩。要讲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

    ⑤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平均要在专业上投入1万小时或10年的练习时间,其中最出色的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独自进行刻意练习上。

    ⑥掌握几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记忆宫殿法:在家里建立无数个视觉线索。把心中生动形象和抽象资料联系起来。形象是记忆的线索。

    通过不断检索,复杂的资料可以与人合为一体,这时我们就不再需要借助记忆线索了,因为已经整合成了心智模型,通过反复使用,大脑会将它们编码成块,把行为变成条件反射的习惯。

    ⑦小结

    你做的事情越多,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保持成长心态。通过持续有目的的练习和反复的应用,形成更深层的编码与潜意识中的精通,成为专家。

    11.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

    不管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掌握了学习的能力,才能参与竞争,不会落伍出局。

    ①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A.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

    自我测验,要成为你的主要学习方法,放弃反复阅读。你在读课本或研究课堂笔记时,要不时停下来合上书本问自己:问题核心概念是什么?哪些概念是我没接触过的?我会如何定义他们?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东西有什么联系?

    很多课本的章末都设有学习问题,他们是很好的自测材料,向自己提问,并把答案写下来。 整个学期里,每周都留出一点时间,用课上资料自测,这一周已经学到的东西和下一周即将涉及的材料都可以。自测后检查答案,确保你能准确判断出什么是自己知道的,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用小测验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精力,牢牢掌握这些知识。通过自测的方式定期练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可以加强你对它们的理解,也可以增强你把她们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平时多检索,考前不着急。

    回忆知识的难度越大,收效就越大。犯错不会让你退步,检查答案并纠正错误就好。

    B.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

    建立一份自测计划,在每个学习阶段之间留出一段时间。当很确信自己掌握了某些资料,隔月自测就好。整学期里,用新资料考察自己时,也要回头检索之前的资料,问问自己:先后学习的不同知识有什么关联?

    使用抽认卡,不要去除那些已经正确回答了好几遍的卡片,要不停打乱卡片顺序考察自己,直到你掌握的相当熟练之后,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边,但还是要定期复习,频率大概是每月一次。

    另外,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的主题进行学习。

    C.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

    比如学习数学公式,不要每次只学习一种,可以轮换接触不同的问题和解法。比如研究生物标本,荷兰画家,宏观经济学原理,就要把案例混合起来。

    D.其他有效的学习方法

    细化会提高你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能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你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

    细化:是在新资料中找到其它层面的含义的过程。比如,把资料和你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或者解释这些资料与你的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

    可以为新资料提供一种比喻或视觉形象。例如,为了更好的理解物理学中的角动量原理,可以记忆这样一个画面,滑冰运动员把胳膊靠近身体时,旋转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想理解热辐射,可以想象冬日的阳光照进小屋的情景。学习生物学,让学生在一张表上列出本周学到的各种生物系统,用图形和关键字说明这些系统之间是如何关联的。

    生成: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比如,填写一篇课文中空缺的词,可以让你更好的学习并记忆课文内容。从经验中学习就是一种生成。你着手完成一项任务,途中遇到了困难,并从自己的创造力和知识储备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有必要,你可以从专家,课本,或互联网那里寻求答案。比如你可以尝试提前解释那些你认为的核心概念,并解释他们会如何与自己的已知建立关联,然后阅读资料判断自己是否正确,哪怕与你的设想不一样也没关系。或者你可以在科学或数学课之前求解题目的不同解法,和这些题目较较劲儿,课上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反思: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增添了学习层次,强化了技能。花几分钟复习最近学过的课程或取得的经验,然后自问:在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你想起了其它什么知识或经验?想掌握的更好需要学什么?为了下次做的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每周可以给孩子安排写学习小结,反思这一周学到了什么?描述这些课堂上的知识同课外生活有什么联系?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学形式,效果要好于课上抄笔记。

    校准: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真正的把自测的问题回答出来至关重要,而不是看到一个问题总是说我知道,没有老老实实的花时间真正写下答案。

    助记:就像心里的文件柜,可以让你轻松的记忆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信息。比如,从东到西记住五大湖的顺序。助剂本身并不是学习工具,却可以用来组建心智结构,从而让知识检索变得更轻松。

    通过自测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内容,实在不记得的就复习后再自测。比如看了10个步骤之后,停下来想一想,自己能记住这10个步骤是什么吗?放慢自己阅读资料的速度,思考资料的含义,并用细化的方式更好的理解资料,将其记住。

    列出学习习惯列表:课前一定要读资料。课上心里回答可能出题的地方,测验阅读内容的记忆成果。找到回忆不出来的术语,重新学习。从模拟测验中找到不知道的概念,重点学习。写出复杂或重要的概念,贴在床头,不时自测。

    ②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

    A.检索练习:

    拿到新剧本后,用活页夹把它们装订起来,通读一遍,标出自己那部分台词,估算每天能背多少,然后尽早开始背诵。

    用一张白纸盖住剧本的一页,把纸往下拉,让对手角色的台词慢慢出现,用这些台词当线索,回忆自己的台词。盖住自己的台词,尝试大声背诵出来,检查准确率。如果背错了,重新盖上再次背诵,直到正确背出,再移开到下一部分。尽最大努力在不看剧本的情况下,把台词背出来。处理剧本时,会不停跳过熟悉的内容,去看新的资料。用可视化的方式,让形象跃然纸上的背诵。把全部剧本按照人物角色录在录音机里。把播放键作为记忆线索。

    B.生成

    你对不熟悉的资料初步理解,通常是粗糙和笼统的,但是只要你专注于理解新东西,意识就会像织毯子一样,开始自行梳理问题。只有努力用自己的话解释资料,联系事实,让资料形象起来,把它和已知东西关联,才能真正做到专注。学习是一种参与的行为,与难题搏斗,才会刺激你的创造力。

    C.反思

    反思这种习惯不只是简单的衡量自己的经验,或是观察别人的经验,它最大的作用是通过生成,视觉化,以及心智演练,把意识调动起来。

    D.细化

    这里要高一个8度,脑海中乐谱需要高八度的地方,就会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要像指挥一样考虑曲子的全貌,这一段再快一些会更好,在不摸钢琴的时候,想到大多数这些事情。每天演奏新曲子,放慢速度去分析难度较高的章节。

    专业人士通过数千小时刻意的独自练习,打造出许多心智模型,应对在相关领域出现的诸多情况。通过多年的苦练,会在意识记忆盒中找到更自然,更优雅的应对方法。

    ③给教师的学习策略

    A.向学生解释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职责包括向学生解释实证研究在学习上的发现,帮助他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课业。

    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东西,把它们记得更牢。

    轻松的学习往往只能获得肤浅的知识,而且很快会忘记。

    智力并不是生来固定的,大脑可以重塑。

    在获得答案前思考一下问题,比不思考就看答案的学习效果更好。

    无论在哪个领域想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努力超越现有能力水平。

    努力通常会带来挫折,而挫折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让你调整策略,从而实现精通。

    B.教学生如何学习

    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并坚持使用它们,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好处。

    C.在课堂上创造合意困难

    课上用经常性的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干扰遗忘过程。如果意识到小测验是定期进行的,而且不会对自己的成绩有太多影响,学生就会接受小测验。

    打造结合检索练习生成和细化的学习工具,要求学生在未接触答案前先自行解决问题。向学生提供可以下载的模拟题,让学生复习资料,并校准他们的判断,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编写一些练习,让学生反思之前的课程,并将这些资料同其它知识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每周总结自己一周学习到的核心概念。给小测验和模拟测验打分,和学分挂钩,但权重不要太高。设计的小测验和习题要涉及本学期早先讲解的概念和知识,才能保证检索练习的持续,让学习成为一个积累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复杂的心智模型,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与机理间的关系。

    在课上进行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并让课题与问题多样化,可以让学生经常换挡,为了明白新资料与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他们必须重新加载每个课题已知的东西。

    D.保证透明度

    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做的方法与用意,给学生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这种学习方式可能产生的挫折与困难,并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种方法值得坚持。

    在课上做示范,比如每隔5分钟就提出一个问题,考察学生们之前刚刚探讨过的材料,告诉大家,谁也不许看笔记,自己想1分钟。大脑就像森林,记忆就在林中某处,从你的位置到记忆的位置之间,本来没有路,但走的多了路就出现了,这样在下次需要这段记忆的时候就能轻松的找到它,一拿出笔记就切断了这条路,你不会再去探索这条路了,因为别人已经告诉你该怎么走。

    要求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可能的答案,然后大家用举手投票的方式认为第几个答案正确。之后点名,让学生找与自己答案不同的人交流,弄清楚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当测验后,孩子意识到自己被以为知道的假象蒙蔽了时,告诉孩子提高成绩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不能翻开课本,每个人都懂一点,通过交流把知识弄明白。一名孩子到黑板前,试着解释一个概念,当这名学生努力整理思绪和答案时,小组内剩下的其他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测验他,通过提问让他得出答案,推出不明白的概念,整个过程中所有人都不能翻开课本。

    每天结束后,拿出10分钟,用白纸记下所有课程内容。必须坚持写完10分钟,然后翻看自己课堂笔记,弄清自己记住了什么,遗忘了什么,然后集中精力记忆遗忘的资料。从这项作业中整理出来的信息,可以为下堂课做准备,让学生知道该问什么问题,该对什么内容做笔记,也让学生进行了前瞻性学习,对资料间的联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每周五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准备一段五六句话的回答文字。比如两个系统在哪些方面类似?看到考试成绩后觉得下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以此来刺激学生进行检索和反思。让学生记住它们。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用功会提高智力。

    阅读时不要走马观花的看书,而是带着问题阅读,从书本中寻找答案。

    学习更多的是要理解概念。

    ④给培训者的学习策略

    拿一份会议资料,测验自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每月整理邮箱中收到的邮件,或者用问题考察自己,检索自己从研讨会上学到的重点知识。

    联系你的职业协会,让他们考虑按照本书中列出的要点,对会员进行培训。

    顾问公司设置各种困难,让客户自己得出解决方案,进行尝试,得到反馈,然后再实践有用的部分。

    愿景版列出5年后希望成为什么样子,然后是第4年,第3年,3个月后的目标。海报上的图片是你的目标,评估标准是你的路线图,未来数月学到的技能则是工具,带你完成这段行程。培训中4个主要议题被反复提及,让受训者了解这些概念,然后练习会转移到相关的问题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6/100《认知天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z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