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从假期培训班回来的路上,提着两个大包子,进书店挑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离开的时候和老板讨论了一下十陵最美味的包子到底是哪家的。呵呵。回寝室躺下泡了茶,一边放歌一边看书。八点多把书一合,爽歪歪。
梦竹那天说我看书开了挂,我这几天看书确实好像开了挂。除了比较难理解的《1984》看了一个下午之外,其他的书,无论多厚,好像都是两个小时之内看完了。最后结果就是,从图书馆借的打算熬过整个暑假的书,昨天就已经全部消耗完毕。搞得我今天不得不自己破费买书。
仔细总结一下,最近看的大多是散文集。
在我所读的散文中,最爱三篇,其中两篇是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和《给亡妇》,今天之所以买这本书也是为了享受可以在几十篇文章邂逅到这两篇,就像走过这条街只为了在某个人家门口路过一下下那么简单。
我前几天翻到自己的读书笔记,翻到自己2013年开始读民国散文时的读书笔记,读起来有一种别人写的感觉,只不过过了三年罢了。自己当时的感情、看法、情绪,流于笔下,现在又通过眼睛,流在自己心上。2016年的我,体会着2013年我的感动、温暖、希望、真挚。
好像散文给我的都是这些,怪不得我这么喜欢它呢。
最后一篇是邓安庆的《薄荷》。他发表在一个上面的版本和最初的版本不太一样,改编了包饺子和陪TL散步的某些细节。一个的编辑确实很有匠心,可以改编的那么好。文章中写自己和TL散步的时候,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说话,自己偷偷看TL 的脖子,想把她搂在自己怀里。这一段是一个的编辑改编的,我对比了一下两个版本,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最初看到的是一个的版本,关注了邓安庆的微博后发现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就去买了一个出版的《在这复杂的世界里》,结果还不是最初的版本。最终是在豆瓣上一睹美人真面目。
后来我把邓安庆的全部作品都读完了,读起来都很舒服,但读到《薄荷》那样的感觉,却再也没有了。我想,《薄荷》这样的文章,我这一生,只能读到这一篇了吧。
十点多就想睡觉了,没睡着。爬起来,像一个毒瘾少年寻找注射器一样寻找一副好的耳机,没来由的开始听崔健。原来破锣嗓子唱歌也很好听呀,原来《花房姑娘》这么好听呀,原来《是否》是他唱的呀,我简直像一个发现新大陆的小孩了。呵呵。
其实我很希望邓安庆为《薄荷》写一篇续,讲一下后来的故事。即使后来没有故事,也算是一种故事。可是我微博私信给他消息他都不回我,小样,你就那么一万多个粉丝,其中把你作品读完了还表扬你的有几个?还不好好珍惜我。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