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不是外面刺眼的阳光或叽叽渣渣的小鸟儿,而是母亲在厨房发出“叮叮当当”的交响乐,这一叫就是三十几年。
“妈,才几点啊,太吵了,把厨房门关上吧”睡眼惺忪,赖赖唧唧的朝我妈喊到。“好好,我小点声儿”老妈边说边把厨房门轻轻关好。“叮咚”又谁啊,大早上就发信息。“啊,今天母亲节”看完手机提醒,惊诧一脸,掀被坐起。没准备礼物,没有康乃馨。
你们听父辈说过那句话吗?反正我从小就被我妈那句“年节好过,日子难过”给洗了脑。也成为了我不在老妈身上花心思特别合理且正当的理由。即使真去选礼物,我想我也应该是最不称职那个。
母亲在厨房忙的不亦乐乎,我心想:怎么会有这种免费给人打工还心甘情愿的人?就凭这,我也得内卷一下。简单粗暴的微信给老妈发了一个红包。与其说是表示,不如说例行公事。
老妈做完饭,发现了我的“小心机”。我等着她夸我呢,等来的是:“发什么红包,浪费。这一个红包,就能买1袋面,1桶油……”好像气急败坏才刚出头,但不自觉的笑声出卖了她。我在卧室都听着很清楚。
这就是我老妈,一个红包就很满足的老妈。不需要康乃馨的点缀和装扮,也用不着巧克力的油腻和糖分,就足以让她欣喜、绽放。
这就是我老妈,跟很多老妈一样,又不一样。我小时候觉得母亲过于节俭,不懂得生活。但却忘了她总是节俭自己,从未苦过我和妹妹。
01 站不稳的高跟鞋
那一年,我小学,开始对美有了想法。“妈,你的白色高跟鞋真好看,你看你那么矮,穿上腿不弯了,个子都长高半头。跟咱们过年踩高跷那些人似的。”我盯着老妈的脚边说边看。老妈说“是吗?所以我才喜欢穿高跟鞋。”“那你为啥只有一双?”我追着老妈问。老妈没接我话茬,脱下鞋去厨房做饭了。
趁老妈没在,我必须抓住时机试穿。刚穿上,一个趔趄差点没来个狗抢屎。“这高跟鞋看着好看,不好穿吗?”我暗自琢磨。“我还就不信了”不死心再来一次。这次成功了,马上想走到镜子前看我人生第一次穿高跟鞋的优雅。没等我走到,又一个趔趄,趴在地上。
“这什么破鞋!”我一脚甩下去。傍晚,窗外的夕阳散落,破门而入。刚好倾泻在老妈的白色高跟鞋上。细细的鞋跟坡面,那么突兀。不是高跟鞋不好穿,是老妈的鞋不好穿。磨没了底儿,走出了斜坡儿。
老妈还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把老妈的鞋摆好,夕阳下,闪着光。我回到书桌,安心写作业。
02 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老妈只有小学文化,跟多数老妈一样一辈子没摸过电脑,不一样的是她知道电脑的重要性。即使再困难,也不想自己得孩子因为钱被时代遗弃。
那一年,我上大学,开始为步入职场做准备。2006年,还以台式电脑居多,xp系统常见。我是计算机专业,80%课程消化要靠电脑,学校网吧就成了经常去,也喜欢去的地方。
周末的晚上,老妈照常给我打电话:“在哪儿呢?吃晚饭了吗?”“没呢,妈,我着急在网吧做一个编程作业,先不说了哈”没等老妈说再见,就挂了。
这个事儿,老妈却耿耿于怀。不久的一次电话老妈问我:“你们寝室的人都有电脑吗?”“有一个有台式机,怎么了?”“那咱也买一个,买个笔记本,方便。需要多少钱,你告诉我,我转给你。”老妈坚定得说。在那个振兴东北难的时代,家里两个大学生对一个双双下岗的家庭来说更难。
我成了寝室第一个有笔记本电脑的人。
03 老妈的大花脸
为母则刚,老妈跟别的妈妈一样刚。但不一样的,她从不以此为谈资而炫耀,更不以此成为让人怜惜的借口。
那一年,我大学即将毕业,也正是情窦初开。暑假,我跟妹妹一起回到母亲开饭馆的异乡“度假”。这已经是母亲下岗后做的第三份工作。连饭馆都没咋去过的她,竟然自己开了饭馆,还是主厨,我都提她捏了一把汗。直到她给我来电话说:“他们特别喜欢吃我做的冷面,打卤面。”我这悬着的心才放下。
到了门口,老妈在厨房做饭还未出来迎接,归家心切的我就急忙赶去厨房。厨房里除了灶具、调料、餐具外,容不得第三个人。厨灶前,顺着油温过高冒着的火光前,老妈一手掂勺,一手快速翻动。厨房虽没窗户,在火光和灯光的照射下,依然看不清她的脸。
老妈看我们回来了,激动的说:“你俩可回来了,赶紧帮我上菜。”每逢假期,店里就多了我和妹妹两个实习服务员,老妈别提多高兴。来不及我反应,下意识快走到母亲身边,娴熟的端起菜。走近时,我又定睛端详了下老妈的脸。上完菜,我溜进厨房打趣道:“妈,你是不是没洗脸?”她没做声,自顾手上的活。
别人吃完饭,才到我们的午饭时间。老妈从厨房走出来,脸上依然黑乎乎一片。我说:“妈,你去洗洗脸吧。”她这才说:“洗不掉了。”每日在厨房高温、浓烟的熏陶下,老妈的脸变成了花脸,有白的,灰的,青色的。看着她,我边哭边说:“妈,你别干了。或者,咱雇一个厨师行吗?”她依旧没说话,拿起剩饭送进嘴里。
那天,我跟她说找了一个广西的男朋友。老妈说:“广西?太远了,以后我看你都费劲了。”是呀,我更放不下的也是她。
04 我跟老妈电影桥段
这就是我的老妈,跟别人不同的也是我的养母。那一年,我刚生完小孩,也揭秘了我与老妈的真实关系。
小时候,老妈总说我是茅坑里捡来的,全当一句玩笑。跟老爸经过门前的菜市,熟悉的小商贩也跟老爸说:你家老大长得真像你。我是他女儿当然像他啊。去亲戚家,他们跟我说:你的好好学习,长大后报答你父母。去姥姥家,老姨总是带妹妹去她家玩儿,我觉得因为我长得像我爸。去奶奶家,她也偷偷给妹妹吃好吃的,可能因为我是学渣。
当我成了妈妈,经历了生产,熬过了月子,才初体验了妈妈的不易。愈加对老妈有了更深的依赖,且有一种强烈的保护欲。
还未出月子的女人,神经敏感的婴儿的肌肤,吹弹可破;不可控的激素像干柴烈火,一触即燃。在这种情况下,与人发生了争执,只因她说老妈的不是。我的身世也因此被毫不留情的揭露了。
我没有第一时间跟老妈求证,因为我的老妈跟其他妈妈一样爱我。我没有第一时间跟老妈试探,因为我的老妈跟其他妈妈一样值得信赖。我没有第一时间跟老妈倾诉,因为我不相信这是事实。电影里的桥段真的就选中了我作为女主角?老天真能开玩笑。
我第一时间给妹妹打电话询问,妹妹惊呆的说:“什么?你不是亲生的?说我不是亲生的还有点可能吧。”没错,就是有这种坚定不相信的决心。
后来,老妈跟我说:“你如果要去找亲生父母,我就帮你要地址。”我顽皮的反驳道:“我为什么要找他们?你不想要我了?”老妈看我又皮,踏踏实实去给我做爱吃她最拿手的大烩菜。
上周,我过36岁生日,老妈非要老爸请客吃饭,说完给我好好过。我又说服不了她,只能愧疚的接受了,毕竟她都没过过一次像样的生日。
饭桌上,我给老妈斟满酒。举起酒杯说:“妈,都说儿的生日,娘的难日。我虽不是你亲生,但我的生日,也永远是您的难日。”老妈举起酒杯干了,她明白这杯酒意味深长。
张爱玲有一段话: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的不知所措了而已。我老妈跟张爱玲说的老妈没啥不同。
老舍在《我的母亲》里写到,人即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些孩子气。全世界都在催着我长大,而只有在母亲面前,我还是那个孩子。我老妈跟老舍写的一样,现如今依然给我洗衣,做饭,看孩子。
如今,老妈和我同往常一样,同其他母女一样,会吵架,会和好,会鄙视,也会彼此嫌弃。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地基更牢了。
老妈,永远爱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