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远山专题推文存文库
故事连载 | 丰 碑(44)

故事连载 | 丰 碑(44)

作者: 欧歌zy | 来源:发表于2022-12-19 21:09 被阅读0次

    世纪之交

    在繁昌县考察结束后,唐诗考虑这里离铜陵不远,可以顺道去金家渡,看一下二十四军豋陆点,以后想看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于是招了一辆出租车,和小焦赶往铜陵。

    铜陵市党史办的葛主任,是个性格活跃作风犀利的女同志,听说他们要来,事先把下属铜陵县党史办的两位主任叫了过来。唐诗他们下午4点钟到达市党史办,见面后还未落座,葛主任就指着那两位主任对唐诗说:“他们是铜陵县的,你们要看的金家渡,属于他们地盘,就请他俩做向导。你们现在就去看,时间还来得及。回来我陪你们吃晚饭。”

    出了办公室,小焦小声嘀咕道:“这位女主任真是个急性子,茶还没喝一口呢。”唐诗说:“她就是这样风风火火,若说是急性子,倒也是个热心肠的急性子。她这么安排,也是想尽快把正事办了。你瞧,连晚饭都安排好了。”唐诗是在省室开会时认识葛主任的,她在发言时的慷慨激昂,曾给唐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江边二十四军的豋陆点金家渡,唐诗和小焦看到的是一片和荻港完全不同的景象。和荻港板子矶的山岩相比,这边算是一马平川了,漫长的江滩和江堤相连,江滩上一望无际的芦苇生机勃勃,在微风中轻摇,形成一片绿色的波涛。天边夕阳西下,江上渔舟唱晚,眼前的一派和平景象,和脑子里50年前的炮火连天形成强烈反差。

    此情此景,拨动着唐诗的心弦,这里是不是应该立一块碑,提醒今人和平来之不易。忽又觉不妥,若每个豋陆点都要立碑,百万雄师过大江得立多少块碑,这显然不现实,也无必要。哦,对了,我们党史工作者记下的历史篇章,不正是革命前辈英雄业绩的一块块丰碑吗?这是非石之碑,但却存在的更为久远,展示面更为宽广。想到此,一种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从铜陵回到巢湖后,唐诗将“渡江第一船”的有关资进行归纳整理,连同自己的感悟,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张孝华和他的“渡江第一船》,纯纪实性的,共8000多字。这篇文章是《党史实录》编辑部预约的,写好后就直接发给他们。

    另一篇是5000多字的史论,篇名叫《“渡江第一船”辨析》。这篇文章打印出来后,唐诗没有向刊物投稿,而是交给陶玲,放在自家档案室存档。

    两篇文章一明一暗,对“渡江第一船”在广度和深度上作了全景式展示。这也是唐诗在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作为“渡江第一船”故乡的党史办主任,所作的责无旁贷的纪念。至于那篇带有研究性的史论存放在档案室,唐诗的想法是,为后任研究渡江战役提供一份翔实生动的参考吧……

    转眼间一年过去,九九归一,21世纪扑面而来。新世纪的到来让许多人都兴奋起来,一时间,大家似乎都在想着要捣鼓什么新东西来。

    唐诗也不能免俗,他也想着出新。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唐诗带着小焦来到西北乡的油坊郑村。在村民的指引下,他们见到了那3间坐落在村子中间的小屋,由于周围的房子都是近几年新建或翻建的,建房时房主都加高了地基,那3间小屋所在地自然成了一片低洼,房子也显得更加矮小。所幸的是,这所房子虽然几十年来无人居住,但村人谁也没有打它的主意,因为大家知道,这是烈士的故居。

    这位烈士,就是在领导青岛工人大罢工中壮烈牺牲的著名烈士李慰农。李慰农1925年牺牲时,是青岛市首任市./委书/记,故而成为史上第一位为革命献身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

    70多年后的新世纪之初,唐诗要在这里,在烈士的故乡,在这个油坊郑村,重建烈士故居,并在故居内布展,使之成为本市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个项目,唐诗是把它当作向新世纪献礼的工程来做的。为此,他制订了一个详细的工程实施方案,上报给市委市政府。

    与此同时,唐诗觉得,在市委市政府的报告批下来之前,征集工作可以先行一步,布展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这些都要事先征集到位。李慰农的革命活动,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法国巴黎,另一个是山东青岛。去巴黎征集资料不太方便,也没有那么多的经费。去青岛那是必须的,那里也是李慰农生命之光最精彩的篇章。

    这个征集工作唐诗还得要亲自出马,因为单位现在已经人员减半,包括朱主任在内的两位老同志刚刚退休,另一位副主任冯玉琴也另攀高枝,调到上一级政协担任一名专委会主任,办公室现在只剩下他和小焦、陶玲3人。机构改革后各单位缩编,党史办只给了3个编制,现在想进人也进不来。外出搞征集,只能是唐诗和小焦,陶玲是档案管理员兼会计,在家留守。

    就在唐诗和小焦拟订好征集提纲,准备第二天启程去青岛时,办公室来了几位不速之客,一下子打乱了唐诗的工作计划。

    “您是唐主任吧,”说话的是位30几岁的方脸大汉,“当过兵?”

    唐诗下意识地点点头,审视着对方没有吭声。他不明白来的都是什么人,更不明白那个提问到底有什么含意。

    “好好好,当过兵就好。”

    大汉开心地笑着,把那个硕大的挎包放到桌上,从里面取出一张名片。与此同时,同大汉一道来的另外两个男子,也都掏出名片,一起递了过来。

    唐诗接过名片还没来得及看,桌上的座机响了。拿起话筒,里面传来市委办公室邵主任的声音:

    “京都电视台的记者到你们办公室了吧?”

    “好像是。”唐诗一边回答,一边瞅着手上的名片。

    “他们是来拍摄新四军的,刚才先到我们办公室,要求市委给予支持。我想,新四军的事,你们党史办最熟悉,就让他们去找你。这事就请你们配合一下吧,陪他们下去跑跑。”

    “好的。”

    已经顶上门了,唐诗此时别无选择,只得应承下来。他本想问问邵主任,来的人怎么知道他当过兵,抬眼望见大汉正看着自己微笑,便忍住了。

    放下电话,唐诗抬头看向对面的大汉,笑着问道:“张导,能说说你们的任务吗?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名片显示,大汉来自京都电视台军事部,是大型文献记录片《新四军》摄制组的编导,姓张。

    “是这样的,唐主任,我们在巢湖市要去两个地方拍点资料,一个是蒋家河口战斗发生地,还有一个就是银屏山区大刀会总堂口项家山村,”

    张导言简意赅道明来意。唐诗想,这功课做的不错,连大刀会总堂口都摸清楚了。

    唐诗又转向3人中年龄最大的那位:“请问魏处长,您有什么要吩咐的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连载 | 丰 碑(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ek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