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意外而美好的邂逅。
阿姆斯特丹市中心老城区的街道,都不是很宽,大部分地方只有双向两条车道。道路两旁一块块小方砖铺成的行人道上,随处可见停放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与现代化的设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历史古韵中透着现代气息,现代设计中又揉合着古典风韵。
在老城区,根本无需费力去寻找,映入眼帘的建筑都蕴藏着无数历史故事。
我们入住的酒店公寓就有17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某个贵族的私人宅院,后来一度做为学校使用,最后才被改造成为如今的酒店公寓。
整个建筑从外面看就是一个规整的长方体,内部有两个方形的天井。如果从空中俯瞰,应该是一个“日”字型。
我们住在最里侧,因此每次出门都要穿过两个中庭,经过数道厚重的大门,才能走出公寓酒店。
古老的建筑都是斜屋顶,不确定是方便让雨水顺利排出,还是因为三角形更为稳定的缘故,或许兼而有之吧。
从外部看起来,尖尖的屋顶确实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不过住在里面却有诸多不便。我们的房间在最顶层,因此有机会深入体验了一次住在阁楼里的感觉。
一进门第一感觉空间很大,后来发现只是一种视觉误差。准确地说应该是地面面积很大,但因为倾斜角,很多空间都在1.5米之下,因此经常因为忘记了空间上的局限而磕脑袋。
由于是阁楼的缘故,从力学角度来说需要用东西来支撑住屋顶,因此阁楼空间里面便有了许多承重的柱子,也成了我们每天在房间里面都必须避让的东西。
阁楼另外一个弊端就是光线不足,因为窗户少,而且也不能太大。我们那个套间是一个狭长型,就在把头两边各有一扇小窗户,即使是白天,在室内都必须开灯照明。
荷兰老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窄,而且门很小,窗户很大,除了采光通风功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我们稍后再揭晓。
先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吧。据说历史上荷兰房屋税都是按建筑前脸的宽窄和门的大小来收取的,而且房子的纵深并不影响税收的多少。因此,家家户户为了减少税务负担,房子的前脸都建得特别瘦溜。
这样的结果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无比狭长陡峭的楼梯。
一开始住酒店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不过当时一直以为是因为阁楼的缘故。后来在找长期租所的时候,去看了许多老房子,才发现狭窄的楼梯也是共同特色。
既然门入口小,楼梯也窄,那么家具都是怎么搬进去的呢?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就是从那宽大的窗户搬入的。具体怎么操作呢?
先说现代方式吧。搬家公司都会有类似起重机的设备,装上货物,然后在室外举到跟窗户或阳台平行的地方,再抬进屋里。我们搬家的时候录过一个视频,这里发不了,放个截图示意一下。
有现代化的设备,搬运物品家具自然不算太困难。如果没有这些设备,或是不想租赁设备的话,该怎么办呢?别着急,智慧的荷兰人民早就有应对措施。
老城区的房子都不高,而且每栋建筑最顶端都有一个巨大的钩子。一开始我还奇怪这是为什么?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几个年轻人利用绳索托举物品上楼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过当时不好意思对着人家拍照,这里找了个网图代替。
荷兰阿姆斯特丹老城区建筑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色彩。每一种色彩都可以代表一个丰富的含意,而城市的色彩更能反映一个民族文化魅力,审美观念、艺术和技术水平。
阿姆斯特丹属于高纬度地区,所处纬度位置与哈尔滨相当。寒冷阴凉的气候也使由厚重而温暖的色调构成了这座城市的色彩基调。
再加之欧洲人自古以来就极为钟爱的咖啡色、酒红色、棕橙色等。由于这些颜色总体趋于淡雅、瑰丽和温暖的视感效果,所以整座城市的色彩感觉就像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散发着成熟、稳重、富足、安逸,充满无穷的力量与魅力。
阿姆斯特丹自十七世纪荷兰独立以来一直是欧洲著名的文化与艺术之都。著名荷兰画派画家伦勃朗曾在市中心的老城区生活了二十余载。他的故居现已成为博物馆,就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不远处转角咖啡屋的旁边。
时至今日,人们依然能够从阿姆斯特丹城市色彩上寻觅到当年曾经对欧洲绘画艺术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荷兰画派色彩风格的踪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