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万卷楼

作者: 金指尖的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13:53 被阅读123次
登万卷楼

假日,携母驱车前往玉屏山,欲揽“三国文化源”之胜景。

一路上,曲径通幽,有浓荫蔽日,翠木遮天;山鸟时啼,花卉吐香;青石鸣泉,小桥流水,好一幅清幽画卷!信步行走间,时有轻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

登万卷楼

拾级而上,欣欣然登往万卷楼。举目而望,“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辉,气势恢宏。远近闻名的万卷楼由读书楼、纪念馆、藏书阁组成,倚山而建,飞檐翘角,流金溢彩。廊轩缦回,黛瓦白墙,蔚为壮观。其间绿树掩映,翠色欲流。真乃“翠木屏天千层景,画檐斗拱万卷楼。”

登万卷楼

闲庭信步,翠树掩映红花吐艳的院内,陈寿青铜坐像庄严肃穆。只见他峨冠博带,长髯飘拂,双目如炬,神韵飞扬,是如此逼真形象。其手中持着数叠书简,神色庄重,似有所思,俊朗的眉宇间透出一丝睿智坚韧之气。

登万卷楼

纪念堂中陈列着《三国志》以及大量的书籍、图画、照片、文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的生平事迹。四壁彩绘的十六幅三国壁画,描绘的是“三分归一统”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逐鹿中原的历史场景。大堂中间有一只高3米的大鼎,象征着三国鼎立。南北廊轩中的线刻黑白壁画,以及众多的书画楹联,生动地诠释了三国文化之韵。

登万卷楼

最后漫步至藏书阁。只见门匾上“万卷留芳”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与门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互为呼应,在艳阳下相映生辉。此处居高临下,看西山十里,一览全城,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登万卷楼

青山绿水间,一代先哲“谯门四贤”之一一一陈寿在此著书立说。他怀揣一颗济世之心,舞如椽巨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三国志》。运筹帷幄间,金戈铁马群雄争霸,逐鹿中原。真不愧是笔底生波澜,文章耀千古!

登万卷楼

追寻先贤的脚步,三国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有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东汉的卧羊灯、纹牛灯,三国的翻车、指南车,笨拙的木牛,古朴的纺车,尘封的酒樽杯盏,黯淡的竹简书卷……锈迹斑驳而古色古韵的文物,历历在目,无不印证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千古功过,谁与凭说,历史已成云烟。

登万卷楼

“登万卷楼,阅千载史,掬百世忧。”走进万卷楼,凭吊历史,高山仰止,仿佛穿越时光,徜佯在三国文化的长廊里,且看一位先贤,伴一轮明月,挥一支孤笔,读破万卷书,行尽天涯路,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

登万卷楼

烽火狼烟已远去,先贤遗韵今犹在。合上历史的画卷,喜看今朝,千里嘉陵,长虹卧波,江山如画!

相关文章

  • 登万卷楼

    假日,携母驱车前往玉屏山,欲揽“三国文化源”之胜景。 一路上,曲径通幽,有浓荫蔽日,翠木遮天;山鸟时啼,花卉吐香;...

  • 登万卷楼

    假日,携母驱车前往玉屏山,欲揽“三国文化源”之胜景。 一路上,曲径通幽,有浓荫蔽日,翠木遮天;山鸟时啼,花卉吐香;...

  • 登陈寿万卷楼

    登陈寿万卷楼 秋阳缕缕入青山, 古木深深访故贤。 独为三国开万卷, 垂流世代鉴千年。

  • 锡惠风光(一)

    最喜锡惠公园的万卷楼。 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尤袤,无锡人,晚年以抄书为乐,积至三万卷,藏于此地,故名万卷楼。如今,万卷...

  • 万卷楼怀古

    轻轻的脚步穿行在绿荫里 走向284层石级 走近这一把历史的折扇 尘封的画卷徐徐展开 风声雨声从暗淡的竹简里苏醒 峨...

  • 南充万卷楼

    七绝.游万卷楼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此十余载,著成《三国志》,今又再次重游,赋诗一首。) 文/萧入铭(重庆) 千...

  • 登远景楼

    登远景楼 云如眉山稳 水似青天蓝 独坐思岁月 一瞬过千年 只对今时月 不见东坡颜 怅然抚春风 把酒又言欢。

  • 登德化楼

    登上九江最高处 遥望长江八里湖 庐山灯光依稀见 九江风光尽揽收

  • 登心楼

    山近白日落, 入海皆江河。 目观千里者, 更在上层楼。 ——谜底。

  • 登镇海楼

    余于庚寅年八月廿九日携友曾游越秀山镇海楼,因先贤元孝题有“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句,感慨不已,苦无佳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登万卷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fm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