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通病。拿我自己来说,时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效率低下,是我焦虑的主要原因。早上起来眼睛一挖开,就打开学习强国APP,然后一边洗漱一边听音频;很多时候素面朝天直接冲出家门,冲进滚滚车流、信息流、资讯流当中。每天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只能完成Schedule上的三分之一。知道晚睡不好,但到点了总也舍不得睡,总感觉还有一些事没完成,常常导致晚睡,而第二天又起不来,陷入恶性循环。
《思辨与立场》中有句话说,如果你在生活里感到焦虑,一定是你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这句话有些绝对,却也不无道理。确实很多时候,思路一变,光明一片。今天早上出门晚了,上班路上的车明显比以往多了很多。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的心理:哎,悔不该又多睡了几分钟,下次一定得早点出门。——咦,该死的,今天怎么没有交警在指挥呢?害的今天的交通这么堵。——前面那辆车逛大街哪,会不会开车,死慢的。——这个道路设置的有问题,怎么直行和左转都同时绿灯呢?——这样睹下去,我还有时间去食堂吃早餐吗?——早餐吃不上也算了,千万别打卡迟到呀。万一打卡迟到,我该用什么理由补勤呢?越想越焦虑……今天我换了一种思维:想不到今天晚出门了几分钟,路上这么堵,心急和埋怨都不能让我飞过去,努力地“堵车不堵心”吧?!边上那辆车开的好慢,正好给我机会加个塞。学习强国音频好像还差几分钟,顺便可以在路上听完。嗯,昨天收藏的音乐再听一遍也不错。想想今天工作和生活都要完成哪些事。在路上可以听会樊登也不错……想着想着,就已到了单位。
通过本书,我仔细分析了我对时间掌控的焦虑感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每天安排的事务太多。人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要学会聚焦,用80%的精力去做20%最重要的事(即二八法则)。因为感觉对时间的掌控感不够,所以去学习了时间管理,这下变得更忙了,每天各种好习惯打卡占用很多时间,在那里学的内容越多,越发觉得无知,也感觉更焦虑了。本质原因还是没有灵活运用“高能要事”法则。事事追求完整、完美!拿读书会分享来讲,丽娜说她只需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能听书并写出感悟,而我觉得零星时间我没法专注,听书需要整块时间,把它完整地听完才感觉是听了这书,“强迫症”心理作祟。有些点其实没有关联到自身经历、经验,不需要掌握这些理论,可以直接过滤。
生活中,最易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是灾难化思维。我有个亲戚总是反对家人带孩子坐飞机出远门,总是在想万一飞机掉下来那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为此,家里也没少起矛盾。针对这种现象,作者提出三个步骤来瓦解这种思维:一、识别它,把“如果飞机掉下来怎么办?”换成“我认为飞机会掉下来”。二、质疑扭曲观点的正确性。试着问自己:飞机掉下来的可能性有多高?以前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高吗?真的无法应对吗?三、用符合现实的想法确定扭曲的观点,从实际出发、客观地评估现实情况。
另一种易导致焦虑的思维方式是个人化思维,就是过度放大、关注自我,认为别人说的话、做的事都针对自己;爱和别人比较,把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与别人的对比上。应对方法:认为别人的反应与自己有关时,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证据前不要下结论。当与人比较时,提醒自己,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越是让自己活在当下,就越不会陷在消极的想法里无法自拔。找出焦虑的原因很关键,此外,通过运动、与大自然亲近、冥想、瑜伽、和有特殊意义的人聊天、转移注意力、用肯定的话语来鼓励自己等方式,都是抵抗焦虑带来的负面情绪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