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徐子沛,江西吉安人,其代表书籍有《大数据》、《数据之巅》。《数文明》从人类发展、社会问题、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思考,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数文明》电子书封面 图片源自作者)人类在使用火之前,处于一片黑暗中,火的出现为人类带来“光”明。之后,人们需要将重要的信息记录和传递,逐渐出现了文字,称为“文明”。文字像火那样,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明”。如今,信息是数据的形式,文字成为为数据中一部分。作者表示:“数据的力量在重塑整个社会甚至人类的天性。”这也是本书“数文明”的由来,数据正在构建一个新的人类文明。
书中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商业的作用下数据平权;第二部分讲天网借助数据实现“疏而不漏”;第三部分讲人脸将成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接口;第四部分讲数据的整合可实现点对点地单粒度治理;第五部分讲数据记录具有无穷的威力;第六部分讲商业背后数文明赋能;第七部分讲数据助力建设现代化国家;第八部分讲人工智能的未来。
(《数文明》梗概 图片源自作者)一、数据平权
特朗普上台背后的数据泄露丑闻,再次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担忧。普通人曾说:“我要啥没啥,有什么数据可泄露的。”不过,从现在来看,手机号码成为重要的数据信息,不仅涉及财产安全,而且会连接到个人社交信息。当安装一个新的App时,其中权限是读取手机信息、联系人、获取定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提供服务的必要。同时这些信息会被大数据分析,结合所在地理位置、喜好、浏览记录,实时推送商品,可能会收到骚扰短信或电话,甚至是诈骗消息。
那么在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是用户,还是数据资源呢?后台会根据手机不同,同样的里程算出不同的打车费用;同样的内容投放不同的标题,根据用户的点击量确定哪个更具有吸引力。我们在被服务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个数据源和数据终端。平台收集用户的数据信息,利用算法将精准的信息推送给用户。
在商业的推动下,数据逐渐贴近我们真实的生活。现在的数据包含很多,给谁点过赞,到过几座城市,爱看哪类视频。一条条数据汇成一条数据大河,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小小的支流。目前将数据信息运用最好的是商业,就像人类最早的文字是用来记账那样。那么,这条数据之河的闸门应该由谁把守呢?
个人如何在提供数据同时又可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数据的归属权,成为最大的一个挑战。
(数据平权 图片源自作者)二、疏而不漏的天网
2018年张学友巡回演唱会“协助”警方抓获80位多违法犯罪分子,人们侃称“张学友演唱会——国泰民安”。看似很不可思议的,其背后是一张巨大的天网。将每个人的信息数据连接到网络,同时将有关违法犯罪分子的信息公开,一旦在某处发现信息匹配,警方可以立即采取行动。不仅是演唱会,现在在稍微大一些的汽车站上车前,都需要刷身份证和面部识别。
(图片源自法制日报微博)另外,全国各地道路的“电子眼”可以拍照,遍布各个超市、小区等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可以记录,对侦破案件具有极大的帮助。通过电子眼可以确定行车路线,利用摄像头可以绘制行踪轨迹。上有一张恢恢的法网,下有一个个疏而不漏的摄像头。
据推算,中国天网官方有1亿个摄像头,平均14个人拥有一个摄像头。自己老家村口大路也有安装了摄像头。一个个摄像头就像一只只小小的“千里眼”。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看400多遍一段视频和目击者指认,3天就确定了嫌疑人。
天网系统借助互联网将所有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上传,信息可以共享,实现实时同步。同时借助人脸识别技术,通过人脸在需要的情况下调出个人全部的档案信息。在陌生人的社会中,为人们提供一种安全感。
三、人脸成为人工智能入口
之前有人在结账时开玩笑说:“你不刷卡耍啥,刷脸吗?”,并借“刷脸”来调侃对方的样貌。不过在2017年9月,阿里巴巴推出刷脸支付,让曾经的玩笑成为真实的支付场景。
古代人们通过绘画记录样貌,我国传统绘画形式有人物画,塑造人物的形与神,比如《洛神赋图》。之后人们发明了照相机,在科技的帮助下,让记录更加真实和方便。之前常常看到人们是多么喜欢照相,对一张照片是多么珍惜。
(《洛神赋图》图片源自网络)如今,购物后刷脸就可完成支付,手机拿起来对着面部就可以自动解锁。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人脸就像一个接口,通过人脸识连接人与万物。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会更加精准。百度开发的人工智能小度,在一场综艺节目中与人类比赛跨年龄人脸识别,最终小度获胜。目前,人脸识别方面人工智能已经超出人们的能力。
(小度 图片源自网络)人人都有一张进入万物互联的入场券,并且是随时随地携带的,人脸本就是数据的存贮之地。
四、点对点治理
人工智能提供技术支持,天网系统的整合搜索能力,每个人都是被数据化。平时发朋友圈,开车到某处,乘车外出,现在移动支付,每一笔消费都被记录、可查询的。之前是模糊化,现在是高度清晰化,可以实现点对点、一对一的治理,无论是公司还是社会,借助数据平台,实现单粒度的规范和治理。·
白银案就是依靠云端数据的同步,将多年的悬案真相大白。2018年张学友成为“逃犯克星”似乎也没那么神奇了。实时的数据收集,精准的分析,档案信息的数据化,实现一对一的治理,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藏身,让社会更安全。
普通人也会在逐渐消除侥幸心理,因为举动时刻被记录。曾看过刘慈欣的一篇小说中人类发明一台计算机,它可以监测每人的一举一动,让世界的一切完完全全处于阳光之下。当然,这毕竟是科幻。不过,数据化的治理将让每一个人更加安全。
(一对一治理 图片源自作者)数据安全和归属权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个挑战;天网背后是数据的互联互通;人脸就是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的接入口;数据的整合可以实现一对一地治理。
你认为个人应该如何保护个人数据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