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每天写1000字心理
也谈心理学视野下的吴秀波事件

也谈心理学视野下的吴秀波事件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6:47 被阅读50次

总之,这种狗血出轨事件在心理学视野下,真的没有新鲜味道,体现的不过当事者内疚感不足,羞愧感缺失而已,反应激烈的话则要小心自己唯恐不能成为人家,如此而已。

近来,吴秀波出轨事件引来众多吃瓜群众议论,有段子说郎咸平会让小三人财两空,而吴秀波则会让小三锒铛入狱。随着事件进展,男方人设顷刻之间塌落,女方被爆狮子大开口涉嫌诈骗,更有好事者谆谆告诫年轻女士千万别不要出轨中年大叔,好大坑在等着呢。

因此,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事件当事人,好事者这样说的,“渣男贱女”。听着酣畅淋漓,但是仅仅如此发泄情绪,则这个事件对于我们意义就大打折扣了,从心理学视野看这样出轨事件还是要更深入一点。

首先,要看到现在社会对于男女出轨事情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这种宽容说明的是社会进步,因为社会关注的是公共利益,个人私密事情被宽容,反应出社会尊重当事人权利,不再过多干涉。

换句话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自古到今,诸多公众人物不是没有私密事情,无论好坏只不过没被说出来传播而已,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是圣人,严于律别人,宽以待自己。也就是说,道德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指责别人的。

其次,我们也要思考,不要说名人明星公众人物,即便我们周围普通人也有很多离婚、出轨等等事情,为什么吴秀波事件如此让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一般人看到吴秀波事件反应如此强烈,评价如此犀利。感受差别如此之大,这就不得不从社会情绪方面进行解读。

社会情绪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是羞耻和内疚。一般人之所以做事不出格,或者看不惯非常规事情,不是我们自己是圣人,也不是不想追求极度情欲,而是因为这些社会情绪的自我约束。

“羞耻是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什么无能为力。公开的情境会易化差耻感,所以减少差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我孤立,远离他人。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减少羞耻感。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对个体发展不利。”

因此,羞耻感的存在会让我们“发乎情止乎礼”,吴秀波事件当事人可能正是羞耻感过少,导致缺少痛苦情绪体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内疚是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并试图做出努力,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它提醒我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而过少或者过多的内疚感都是不健康的。特别是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会使个体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不利于身心健康。”

内疚则是另一种自我约束的社会情绪,内疚者会自我评价行为适当性,能够自我负责,反思过失,也就避免做出出格和违反人性常规事情。内疚是心灵报警器,是良心内核,类似王阳明说的“致良知”,良知并不神秘,人人具有,只是要保持敬畏之心。

最后,还要看到,当我们对于这类事情知道了,一笑而已就好,如果陷入其中持久义愤填膺,就要小心自己的“恨不能成为”,也即看起来慷慨激昂,愤怒不已,唯恐这些人被放过,其实可能是希望能够成为对方,这在心理学叫做“反向形成”,也要自我觉察。

总之,这种狗血出轨事件在心理学视野下,真的没有新鲜味道,体现的不过当事者内疚感不足,羞愧感缺失而已,反应激烈的话则要小心自己唯恐不能成为人家,如此而已。

(有心理咨询服务需要,欢迎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心理学视野下的吴秀波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h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