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注重服装的搭配外,唐代妇女在化妆与修饰上与前朝化妆相比,不但形式增加了,化妆品丰富了很多,出现了白粉、花黄、眉炭、斜红和花钿。唐代妇女化妆大致包括施铅粉、抹胭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唇脂、画面靥、贴花钿等内容。
擦香粉的由来据说和杨贵妃有关。唐朝开元年间,唐明皇在骊山修了一座“逍遥亭”,并派出人马,四处挑选美女。当时山西永济有一女子名叫杨玉环,颇有姿色,被选入宫,宫中纷纷夸赞杨玉环有“羞花之容”,这话传到唐明皇耳中,当即传杨玉环见驾。
杨玉环接旨,深知自己若要接近君王,就必须标新立异,她便在东花园采了许多香花制成粉搽到身上,这才进宫。
杨玉环经过浓妆艳抹,更显得光彩焕发。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明皇一见,喜出望外。当闻到杨玉环身上散发出 来的芳香时,更是赞不绝口,当即封
杨玉环为贵妃。
杨贵妃得宠后,每天命宫女前去花园采花挤汁,制作香粉,搽于满身,使得整个华清宫都香气四溢。
采集香花制作香粉还流传到了民间,民间妇女纷纷效仿,从此就有了搽香粉的风俗。
抹胭脂在唐代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美容内容,一方面是因为胭脂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自从汉代被张骞引入之后,一直受到女子的青睐;另一方面,制作胭脂的工艺越来越好,到隋唐两代的时候,胭脂已经成了女子化妆时必不可少的化妆品了。
唐代女子涂抹胭脂都非常厚,史书记载,杨贵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红色的,可见她所抹胭脂之多。
在隋唐女子的妆面中,还有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点唇,就是将唇脂一类的装饰品涂在嘴唇之上,突出嘴唇的形状。这里所提到的唇脂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口红”,是由朱砂融合动物的油脂制成,有很强的色泽感。
隋唐时点唇的手法与现代有所区别,并不是将嘴唇全部涂红,而是以娇小浓艳为主要特点,且变化多端。当时人认为嘴唇最美好的形状,就是像樱桃一样纤小和鲜艳,因而女子们在点唇时,往往先以铅粉涂抹整个嘴唇,然后再以唇脂点出嘴唇,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嘴形。点唇的手法非常之多,光是晚唐三十几年的时间,点唇的样式就出现过十多种,可谓是千变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