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拿捏起来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写。说得少了,不够畅快,甚至有些难为笔墨的惋惜感;说得多一点,同窗看了,难免会对号入座,弄不好就事与愿违了。在他们的脑海里,那个美好的世界是不容侵犯的,倘若有一天让他们知道那是一条最长的弯路,顷刻间,或许真的会天塌地陷,没有了方向。不过有些脸皮厚一点的,跪着也要走完。故鉴于此,决定再浅谈一二,我个人是没有什么水平的,说一些内心的感受罢了。
新学改革以来,我们的启蒙不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而从手足刀口,汉语的声母韵母教起。我是零二年念的一年级(说起来人教版那套书从我们下一届开始就改版了),那时候没见过简单的文言文,后来课本上出现了几首唐诗,譬如静夜思。反复背诵,到头来也没有体会到诗人思点什么。揣着那点识字认字组词的技量,赚得了老师的赞许,在班里的成绩排名也还过得去。当时大家都有一个毛病,怕写作文,磨磨蹭蹭半天也写不了一段话。很多人买点作文书,东拉西扯拾掇出一篇,就应付过去了(大学里的“复制粘贴”在这儿或许能挖出个影子)。班级里选班委,不用说,分数高,人乖巧,职位多半是你的。不公平吗?好像确实是选出来的;公平吗?我觉得好学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可不一样。就这样,这部分人从小时候起便开始承受着那个年纪由周围群体所给予的优越感,唯恐落后。我当时班里的那个女班长因为没有拿到一张奖状而哭了一上午,后来一打听,原来是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的(三个班级的小活动)。
到了初中,课文开始变长,算法更加高级了,英语语法变多了。可是我们还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莫名其妙的段落大意里徘徊(我当时以为只有小学语文是这样教的),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见长进,一些不知所云,辞藻堆砌的文章反而拿到了高分。想学什么确实由你,但是没人提点;要求你学的东西你没学好,老师就要催你,因为你要中考。你要是再不重视,人家还有法宝:整天耳提面命“中考关乎你的终生命运”。很多人就这么听话地走过来了,尤其是那些优等生。
进入高中之后,想着中考,似乎一眼就望见了高考的情景。恐为人后的心理逼迫着自己去“努力”,学什么你也用不着考虑,教学大纲都有,跟着做题就行。对于一些人而言,可能就是做数学比做化学更轻松一点,别的兴趣没有。成绩好,老师优待你,同学羡慕你,家长疼爱你,可算是给足了福利。学生们每天五六点起床,晚上晚自修的还要九点半左右回家(其他学校的作息我暂不了解),风里来,雨里去,夏天酷热,冬天在路上冻的连手都拿不出来。到头来,大部分人给你的评价还是看你考试成绩。
别的方面的压力,倒也算了,最痛心的是你的生身父母也一个劲地督促着你高分高分!名校名校!这学期我看过一部电影《侠女》,老妇人埋汰着儿子三十岁了也没个功名,讨不着媳妇,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那个书生儿子的话恐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读书,是为了明理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意在做学问贵在坚持不懈。这样子,学习就像过幸福日子一样有奔头。可是我们这些人,学习资源丰富,有了工具更是方便快捷,本是雄姿英发,致力于学问的时候,大好时光却不知无端去了哪里……
(这个题目写到这里也结束了,这篇之所以未提及大学,实为时局人情之故,望体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