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以“道”为最高本体,以“无为而无不为”为其原则和途径,进而达到德美合一的精神境界。
老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今天可以理解为:它要求企业领导者不要把企业中的员工当作“经济人”,而是“自然人”,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求。
“无为”不等于“不为”,老子提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的意思是人们不能不顺应规律,不能用主观意识扰乱自然趋势。企业管理要想出效果就必须尊重规律,要因自然而顺自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对策,而不能任意妄为。
如同柳宗元所著《郭橐驼种树》中的驼背老郭某,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以及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接他到家中雇佣他。大家看到橐驼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就问他的秘诀,他说“我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他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他带的土要是旧的,给他助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他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他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的又早又多的秘诀。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的太深,忧的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他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呀,其实我,又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
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玩玩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儿,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碗筷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就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这样比较,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治国如此,治理企业也如此,老子就是要我们顺其性而为之。
郭橐驼种树的故事,让我们要尊重植物的天性和生长规律。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这个时代的烟王和橙王,也是尊重了植物生长的规律,才两次事业达到了“巅峰”。
1983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带了一名叫左天觉的美籍华人来到云南。这个美籍华人于1947年留学美国,在取得农业方面的博士学位后服务于美国烟草企业和美国农业部。他是世界著名的农业专家烟草专家,直到改革开放后他才有机会回到中国,并做起中国烟草顾问的工作,左天决向他见过的大多数中国烟草官员和专家指出过中国烟草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但大多数中国专家并不接受,也不大爱听。他们认为左天觉不懂中国,可以说在碰到云溪卷烟厂褚时健厂长之前,中国并没有谁认真听过这个美国专家的话。
1984年左天再次来到云南,这一次他还带来了一个地道的美国人烟草专家琼斯。褚时健注意到了他们的观点,并向他们请教云南烟草存在的问题。左天觉告诉褚时健,云南的气候得天独厚,昼夜温差很大,是培育好烟草的沃土,但云南的烟草还有几个需要克服的问题。
第一,营养不足,肥料结构错误。成熟度不够,此外还有密植过高,阳光照射不充分的问题。左天觉展开说,营养不足主要是因为施肥不够。美国一亩烟地的施肥量在100公斤以上,而云南这边每母才施40公斤,中国人多地少,土地长期不能轮休,土壤营养本来就不够,施这么少的肥,肯定会影响烟叶的营养发育。
第二,肥料结构错误,主要是因为烟叶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的最高比例为1:1.5:2,但这里的烟农主要使用氮肥,氮肥能促进烟草长个子,增产量,而只施氮肥是出不了好烟叶的。
第三,这里的烟种得太晚,生长期不够,发育不良,跟美国比种子时间晚了将近一个月。
第四,种植密度过高。美国最好的地一亩才种1100颗左右,差一点儿的重1050颗。但云南这里普遍密植大部分每亩多达2200棵,阳光只能照到顶部的几片,烟叶根本无法充分照射。
第五,采摘过早,成熟度不够。用纸烟叶的含糖量和含碱量(尼古丁)要均衡。采摘过早会导致含糖量很高而含碱量较低,这里的烟叶糖碱比例是28:1,而美国烟叶的减糖比例基本都在10:1以下。糖碱比高的烟叶无论下多少功夫,也生产不出足劲、醇香的卷烟。
左天觉的这一番论述把褚时健完全给迷住了,在左天觉的安排下,褚时健带着一行人前往美国。他们的目的就是看美国如何种植烟草,如何加工烟草,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出在全世界都受欢迎售价高达五美元一包的“万宝路”。
褚时健说:“去美国一看,看到美国烟叶,我们总算搞清楚了什么才叫成熟。人家在田里的烟叶确实养的成熟多了,如果不去美国看看,虽然从左天觉那里也能了解不少,但心里还是感觉不踏实,而看过之后踏实了,有谱气了。我说这个我们做得到嘛,种稀点儿,肥料按规矩来,成熟度养够,这个我们有办法嘛。所以,照着人家那样来,心里有谱气了,胆量也就来了。”
褚时健发现,美国每户烟民都有一本指导他们怎么种植的小手册,如果谁家不按这本小册子的指导进行种植,谁家的烟就没有人要。科学种田的标本,要想种植得好,一定得遵循烟草的天性,尊重其成长规律。褚时健被尊称为“烟王”,世界一流设备,一流品质,在世界上不是没有道理的。
褚时健第二次创业巅峰,成为“橙王”。也是遵循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之道。
褚时健承包的果园,当时用的是华宁两个老牌橙子基地的标准,每亩种了148棵,株距和行距分别是两米和三米。技术人员介绍,当时认为这个标准可靠,果树种植讲究合理密植,太密了会相互抢夺营养,影响生长,太稀了浪费土地。现在每亩地只剩下80颗,这是褚时健根据哀牢山的实际情况做出的调整。
有一个外地种子大户非常关心地提出,在他们那里,冰糖橙的果树大致十年一个周期。到时候就要换,你要是不换,果子的产量就会下滑,果品的质量也会出现问题。听褚时健的果园里有20多年的老树,不但没砍,产品和品质还不错,他觉得很奇怪。
褚时健不保密地说:“植保搞好、水肥管好,老枝条要更新,减掉两个枝组,它会重新发芽,连根一起发,这一来,剪了上面,下面的新根也出来了。老枝组如果回缩的话就把它捡了丢掉,剪掉以后出得多,根也冒得多。老根上有新根长出来,吸肥料就好吸了。上、中、下的老枝条都要剪,今年剪这一部分,明年剪那一部分,三年一个周期,果树自身的更新就完成了。”
这套方法是褚时健通过实际经验,跟书本学习,跟技术人员讨论,自己琢磨的。果园的农艺师说:“老褚干了几年总结出来的东西,比我们干了几十年的人还多。”
如果把一次次的攻关当成战役,褚时健就是战役的总指挥。他说:“我不是瞎指挥,心中没数的事情,我不会做!”
有数没数就是有没有找到客观规律,企业管理要想出效果就必须尊重规律,要因自然而顺自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对策,而不能任意妄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