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著名企业家罗伯特·清崎说过:“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有的人满肚子知识,但他不会用这些知识,所以他们会穷困潦倒;有的人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但他们无法利用这些天赋赚钱,所以他们会慢人一步。
要想突破人生的瓶颈,激发自身的潜力,让知识变现,而不是穷酸一辈子,就需要靠三个人,要么是父母,要么是伯乐,要么是自己。
父母有见识,那他们就会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孩子有幸遇到伯乐,被伯乐赏识,那他们就有可能一鸣惊人。当然,最后还是要靠孩子本身。
如何引导孩子,才是无数父母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倘若引导的方向错了,那孩子就算再努力,也只会往错误的方向奔跑,偏离正轨,毁了他们的一生。
02
网络上有一个问题:富人的教育,跟穷人的教育,差距大不大呢?如果大,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如果没有见识过上流阶层,人们只会这么想:孩子们都是在学校读书,学习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哪有什么差距呢?
可实际上,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所谓的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而是这2点,思维和观念。思维决定了做事的策略,观念决定了命运的上限。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思维敏捷,通过多种方式赚钱,最后以钱生钱,那他多半可以发家致富。另一个孩子,日复一日打工,就容易被消磨心气,一辈子贫穷。
思维,决定了人之出路。固化的思维,只会让人一根筋,一条路走到底。敏捷的思维,才会让人对于这个世界,有清晰的认知。
观念,更不用说了,一个与时俱进,一个抱着老黄历做人,基本上是一个天,一个地。而影响孩子思维和观念的,并不是别人,而是父母。
03
在《穷爸爸富爸爸》中,有两个说法,值得我们深思。
说法一:学校的问题,是经常把你变成你所学专业的人员。变成你所学专业的人员的可怕后果,在于太多的人因此而忘了去关注自己的事业,他们耗费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
说法二:穷爸爸教我怎样写一份出色的简历,以便找到一份好工作。富爸爸教我写下雄心勃勃的事业规划和财务计划,进而创造创业机会。
书中的这两个真相,老师不会告诉孩子,老板也不会告诉员工,为什么?
老师是打工人,他自己也在这个困境当中,那他自然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至于老板,别人本就以雇佣打工人帮自己干活为主,如果告诉别人这些真相,那他们岂不是不好管理公司了吗?
要想让孩子胜过别人,关键不是在考试上胜过别人,而是在思维、逻辑、观念上,胜过别人。灵活的脑子,比只会考试的本事更重要。当然,这些话,没人会告诉给孩子听,除了父母。
04
谈到富人的教育,和穷人的教育,有两个案例,值得我们思考。
案例一:一位当老板多年的父亲,他告诉孩子,你要懂得“胡萝卜加大棒”的人心策略,才能更好地让别人帮你干活。
有一次,老板还让车间的主管给孩子演示一遍这个策略。
主管先以工作不努力的话术,骂了职员们一顿,让他们写检讨,还明确规定哪里干得不好要扣钱。另外,主管还说,一个月满考勤,多600块奖金。
就是这一操作,让职员们都拼了命去干活。当然,所扣的钱,跟满考勤的奖金,基本都是对消的。
案例二:一位打工半辈子的父亲,他告诉孩子,要努力读书,努力干活,听老板的话,才能有不错的工资。
读大学的时候,孩子有好的点子,父亲不让他干。孩子想做什么,父亲都抑制了孩子的创造力。导致,孩子思维僵化,只能给老板打工,走回父亲的老路。
说句不好听的话,案例一的老板对孩子的教育,恰恰就是用来驾驭案例二的父子的。可惜的是,不少人都认不清楚这一点。
05
父母,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要想孩子白手起家,真正摆脱贫穷,就需要改变原本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日常的绵羊观念,我想,这才是让人贫穷的关键。
父母如果有江湖的经验,不妨告诉他们什么是人性,什么是驾驭人心的手段。父母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妨培养孩子灵活变通的脑子。
所有的财富流通,以及阶层跨越,都是当事人对于人性的把握,以及对于打工人和老板角色的反客为主。缺乏认知,哪怕学历再高,也不过是996的白领罢了。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