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11-04《02丨挤破头的金融行业,还是好职业吗?》

2020-11-04《02丨挤破头的金融行业,还是好职业吗?》

作者: 六安姐 | 来源:发表于2020-11-04 08:42 被阅读0次

    《年度得到·香帅中国财富报告25讲》

    02丨挤破头的金融行业,还是好职业吗?

    1、2020年职业新趋势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正式报告的第一部分,在这个部分我要跟你讨论的是2020年职业选择上的一些新趋势。

    为什么要花大力气跟你讲职业选择问题呢?原因很简单:普通人财富累积的主要来源就是职业收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约有70%都来自“劳动性所得”。更何况,一个职业、一个行业的宽度和深度,其实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和下限,那种“上升期”的行业,即使是普通岗位,也是个人上升的巨大杠杆。

    比如说,80年代时国营大工厂的采购员,90年代的外贸业务员、外企白领,2000年代初的银行业务经理,2010年后的BATJ的IT工程师等等,这些都是令人艳羡的好工作,不仅薪水高,而且这些行业里的机会让很多人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从而从“人赚钱”进入到“钱赚钱”的阶段。但是你要是将这些职业(行业)选择倒一下时间顺序呢?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上一讲我跟你讲过,202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财富逻辑会发生重大变化,全球也处在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技术革命拐点:这些大转折使得“好职业”和“坏职业”呈现出了和以前不一样的特征。所以,在第一部分接下来的几讲里,我要用具体的案例、问题给你讲清楚新的好职业的特征,以及选择职业的正确逻辑。

    比如说,我最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是:老师,我想让孩子学金融,您觉得可以吗?

    2、一、2020年,金融行业还是好选择吗?

    想学金融不奇怪。过去一二十年,金融行业绝对处于职业链的顶端,很多家长和年轻人都挤破头想进金融行业。各大高校的金融专业的录取分数总是最高的几个。

    但这个逻辑以后不再是绝对真理了。未来十年,很多金融行业的员工都面临很高的失业风险:

    比如说,银行柜员、大堂经理这些传统基层岗位就会大量消失。像中国四大行这几年已经裁了近8万人,为什么?因为银行实现网点智能化,各种智能机器现在已经可以承担90%以上的业务。

    原来最风光的信贷员也面临下岗风险。像阿里巴巴旗下的网商银行,一年服务上千万家小微企业(2018年是1227万),使用的全是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零人工干预的放贷流程,可以做到3分钟内完成申请,贷款10秒钟内到账。整个银行没有一个信贷员。

    还有,投行交易员,甚至数据分析师也要失业。高盛用软件工程师替代交易员,大约1个软件工程师能代替4个交易员。现在这个趋势还在蔓延,有研究估算,从2020年到2025年的5年内,华尔街大约有10%的岗位要消失掉。

    这些都不是个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金融其实是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高的行业。

    牛津大学的Frey和Osborne两名学者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将不同行业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算了出来。根据他们的数据排名,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平均高达69%。除了信贷员以外,金融行业里有不少工作,比如预算分析师、保险承保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这些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超过了90%。相比之下,服务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平均才不过43%。

    3、二、金融行业的职位大多是“可编码”工作

    流水线工人被机器人取代,这好理解,但为什么像金融这样高学历、高门槛的行业也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高危行业呢?

    这其实就是人工智能这次技术革命很不一样的地方。之前几次技术革命大多是以机械取代人力,完全没有涉及我们人类最引以为傲的“脑力”活动。所以,基于“读写算”这些能力的职位大多是上个时代大家心目中的“白领高端工作”。

    但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开始入侵到人类脑力活动了。

    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是“数据智能”,意思是人类找到行为中的规律,编出算法,然后依靠海量的大数据,让计算机去学习和模拟这个过程,然后作决策。所以,任何一类职业,只要工作内容里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那就很容易被计算机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这种工作就叫做“可编码”工作。而未来,在这些工作中,计算机会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快速掌握并优化这些技能,将人类远远落下。

    比如说资料阅读、记忆、复述、数据分析、总结——这些原来都是高门槛的人类技能,但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之下,这些技能会迅速贬值,相关职业的技能护城河会被转瞬冲垮。

    很不幸,金融行业大量岗位都是这种“可编码”的工作。柜员、理财经理、信贷审核员这些职业,工作内容都是看材料、查报表、打电话、审核信息、按照模型评估风险这些高度“程序化”和“流程化”的工作,人工智能对他们的冲击,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三、金字塔型职业v.s.扁平型职业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孩子就不要学金融呢?

    回答却是:不是这样的。

    因为金融是个大行业,细分职业很多,各个细分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的差距也非常大:金融行业里,大约有60%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极高,超过90%,但是也有25%的职位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很低,不到30%。

    实际上,像金融这样的行业,各种细分职业呈现的是一种“金字塔”的形状:大部分基层到中层岗位都是可编码型的,而处于金字塔顶尖的少部分职位反而更加“不可替代”,行业的财富会更加向这部分职位倾斜。

    比如说俗称的银行家,他们的工作大部分是“找资源,协调关系,平衡利益”——这些顶层的职位,不是“数据驱动”,而是“以人为本”的,而这些技能,恰恰是最不可编码,也无法程序化的。

    再比如说优秀的基金经理,即使是量化基金经理,也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依赖数据”,数据只是他们的工具和参照,他们的决策依靠的是经验、直觉、决断力、判断力的综合体,这种能力,也是不会被取代的。

    说到这里,其实你就明白了——像金融这种金字塔型的大类职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会呈现出两副面目,一方面大量可编码的职位会被取代,另一方面金字塔尖的职位会获得更高收益。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职位因为具有稀缺性,自然就有了更高的门槛——学历、学校背景、家庭背景都有很大影响。

    美国研究表明,商科和经济类专业,只有考入排名前25%的大学,薪水才有显著提高,其余金融毕业生的薪酬就和其他专业没有显著差异了。中国基金经理中,87%都毕业于北大、复旦、清华、上财等12所高校。顶尖私募、投行的高级职位更是常春藤、清北复交的专利。

    所以,到底要不要读金融?我的答案是:

    如果家境非常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春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但如果是普通一本,甚至在二、三本高校就读金融,那么毕业后大概率会做基层“可编码”的重复性工作,未来的职业危险度可能就比较高。

    除了金融以外,还有一些职业也属于这种“金字塔型”,也就是整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取代指数高于50%,但细分职业差距很大,少数顶尖位置有美好未来。比如说法律、商业、销售,都是这种类型。

    和“金字塔型”相对的,就是更“普适”的大类职业——“扁平型职业”。这些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都低于30%,整个行业的差异也相对小。比如说社区和社会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执业医师和技师、计算机和数学分析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行业(职业)会更有未来。

    所以,如果再有人问你金融是不是好职业,或者其他“金字塔型”的行业是不是好职业,你要怎么回答?一定是先看在细分职业上是否可编码。如果可编码,那么未来就非常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当你选择职业或者给亲友提供建议的时候,希望你也能摆脱对传统“高大上”职业的迷恋,牢牢地记住这一点。

    今日得到:

    1、为什么要花心思在职业选择上,原因很简单:普通人财富累积的主要来源就是职业收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约有70%都来自“劳动性所得”。更何况,一个职业、一个行业的宽度和深度,其实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上限和下限,那种“上升期”的行业,即使是普通岗位,也是个人上升的巨大杠杆。

    2、202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财富逻辑会发生重大变化,全球也处在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技术革命拐点:这些大转折使得“好职业”和“坏职业”呈现出了和以前不一样的特征。

    3、未来十年,很多金融行业的员工都面临很高的失业风险:

    比如说,银行柜员、大堂经理这些传统基层岗位就会大量消失。

    原来最风光的信贷员也面临下岗风险。

    还有,投行交易员,甚至数据分析师也要失业。

    牛津大学的Frey和Osborne两名学者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将不同行业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算了出来。

    根据他们的数据排名,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概率平均高达69%。除了信贷员以外,金融行业里有不少工作,比如预算分析师、保险承保人、会计师、税务稽查员,这些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都超过了90%。

    相比之下,服务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概率平均才不过43%。

    4、人工智能的本质其实是“数据智能”,意思是人类找到行为中的规律,编出算法,然后依靠海量的大数据,让计算机去学习和模拟这个过程,然后作决策。所以,任何一类职业,只要工作内容里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那就很容易被计算机算法进行编码,形成程序——这种工作就叫做“可编码”工作。而未来,在这些工作中,计算机会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海量数据的学习,快速掌握并优化这些技能,将人类远远落下。

    5、金字塔型职业:“金字塔型”,也就是整个行业的人工智能取代指数高于50%,但细分职业差距很大,少数顶尖位置有美好未来。比如说法律、商业、销售,都是这种类型。

    像金融这样的行业,各种细分职业呈现的是一种“金字塔”的形状:大部分基层到中层岗位都是可编码型的,而处于金字塔顶尖的少部分职位反而更加“不可替代”,行业的财富会更加向这部分职位倾斜。

    像金融这种金字塔型的大类职业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会呈现出两副面目,一方面大量可编码的职位会被取代,另一方面金字塔尖的职位会获得更高收益。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职位因为具有稀缺性,自然就有了更高的门槛——学历、学校背景、家庭背景都有很大影响。

    6、如果家境非常优越,或者能考上清北复交、常春藤学校,那么学金融仍然是好选择,但如果是普通一本,甚至在二、三本高校就读金融,那么毕业后大概率会做基层“可编码”的重复性工作,未来的职业危险度可能就比较高。

    7、和“金字塔型”相对的,就是更“普适”的大类职业——“扁平型职业”。这些行业的人工智能替代率都低于30%,整个行业的差异也相对小。比如说社区和社会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执业医师和技师、计算机和数学分析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行业(职业)会更有未来。

    8、如果再有人问你金融是不是好职业,或者其他“金字塔型”的行业是不是好职业,你要怎么回答?一定是先看在细分职业上是否可编码。

    如果可编码,那么未来就非常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当你选择职业或者给亲友提供建议的时候,希望你也能摆脱对传统“高大上”职业的迷恋,牢牢地记住这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11-04《02丨挤破头的金融行业,还是好职业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mw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