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点了。”
“还有两分钟,兄弟你也网抑啊。”
“是啊,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那年夏天,起风了,
那些年……纸短情长,我觉得我的往后余生都是你,当你在安河桥北走着,我的影子跟在你身后像在追着光梦游,而光年之外,我们说散就散,最终还是空空如也,七月的风,可能吹到南墙,墙会塌吧,像我这样的人,酒馆总是为我打烊,只能把孤独当做晚餐……(当然我当时并不听这些玩意觉得俗)
那年夏天,说实话我过得并不好,但我在那些音乐里,那些歌词里,评论里,找到了共鸣,那时没有网抑云,没有和其他主流音乐平台一样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

而网抑云这个词的出现,带来了“丧文化”的流量,甚至有个音乐风格分类——丧曲,让小喵大跌眼镜,或者说因果关系反过来,跟风复制粘贴的人使“负能量增加”,而看不惯的人进行质疑,心里充满善意的人不知道复制粘贴这回事,于是两方,一个地图炮发表“网易云评论区都是编故事博同情的人”言论,另一个井底之蛙问“为什么总是有人心怀恶意,生活已经很难,为什么在网络上还要被揣测”。
二者本质上并没有错,
一开始,
在歌曲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歌曲带来的故事与力量,何错之有?
但,
和耽美一样,因无知少男少女无脑跟风导致“风评被害”,跟风,那些人并不知道同性恋爱的艰难,想着所谓掰弯自己的弟弟自己的学生,也没有考虑过其实同性恋异性恋泛性恋等并没有本质区别,喊着同性才是真爱,喊着女主赶紧滚,看着两个好看的男性恋爱,这叫什么?男色消费!还大言不惭的说支持同性恋,经过滚雪球效应,耽美这个词有了极大的流量,跟风现象更甚,为什么描写男女性行为登不上台面,而男男所谓肉文甚至可以成为同人主流,因为那些小姑娘有了同性真爱这块遮羞布。
回过来说网抑云,啊不是,网易 云音乐,这个曾经不是很火的主流音乐平台,因为其特色也就是那些人跟的风——评论,用户增加了很多,当然也不全是因为这个特色,网易云音乐的活跃用户我想现在应该是初高中生为主,这是个多愁善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而每个人都家庭,经历等都不一样,不能相互理解,其中一部分人用自己的话自己的经历写出了评论,而A人群认为这是在矫情或是认为太狗血是在编故事,B人群认为这样会被人关注,很酷,于是复制粘贴(跟风在别的不相干歌曲下,A人群一看,就出现了我开头说的那一幕,很多人认为狗血的太多都是在编故事,就像很大部分没经历过的人认为性骚扰这种事是不存在的,说出来的都是博同情的荡妇。

AB人群又分为不同态度的abcd,
当网抑云这个词开始流行,
一开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故事的人会陷入自我怀疑,或是心态转变觉得自己当年幼稚,便开始自嘲般一起玩起网抑云的梗,潜意识否定曾经的自己。
现在真的有点矫枉过正的感觉,评论稍微有点负能量的话,就要被说:老网抑云了,老抑郁症了。
有没有人想过……抑郁症这个词也被标签化,抑郁症躁郁症等群体会被如何看待,无病呻吟?老网抑云?无病呻吟真是最恶毒的词。
有些人为了跟风网抑云这个跟风而跟风,就恶性循环,比如说:
“被家长骂了,想自杀。”
“东西掉地上了,想自杀。”
等等,这里有关流行语与社交的问题这里不做讨论,但,有精神疾病的人真的会因为常人看来很小的事情而绝望。
你们以为的玩笑,以为的玩梗,以为的讽刺小学生,其实都是在开地图炮。
对了,开头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那时b站有句泪目的话:生而为人,不许抱歉。在“人均抑郁症后”,平常的话也被解读为无病呻吟。
你们在宇宙什么时候学完知识啊
云音乐多多和西西
文/韩胜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