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个11岁说考状元不是人生终极目标的男孩,最终名垂青史

那个11岁说考状元不是人生终极目标的男孩,最终名垂青史

作者: 擦亮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0:07 被阅读9次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选拔人才方式——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结束,在长达1282年的历史上,一共选拔了638个状元,185名武状元(也有其它版本)。

考状元,当大官,这是封建社会无数读书人的第一要事,有的人为此在这条道路上奋斗终身,闹出了范进中举之类的笑话。

有一个人,却在11岁的时候,说出了“读书希望登第做官,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罢!读书希望学圣贤,才是第一等事呢!“这一让老师惊异、让祖父欣慰,让后人称赞不已的语句。

这是何等的志存高远,让我想起来周恩来总理小时候那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个孩子就是王阳明,若干年后,创立了王学。

最终,成为中国两个半圣人当中的一个。

d1220acbd30b42ed98b57398a0401306.jpg

在豆瓣读书搜索栏目输入”知行合一“四个字,显示”67“,表明有67本王学相关书籍。其中也包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这一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王勉三。书封上的作者介绍聊聊数语:

生卒年不详的王勉三,是民国时期研究王阳明的著名学者,他写的《王阳明生活》一书,被后来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证引,影响颇大。

上网百度也找不到更多介绍。

不由得猜测,其他那60多本王学著作,一定也从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中,汲取过营养。

宝物王阳明及王学

作者开篇用“宝物”一词比喻王明阳及其学说,对国人不重视,在海外发扬光大的当下状况感到惋惜,特此撰写本书,让更多阅读,希望大家拿回宝物,为我所用。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件宝物的价值,引用了几位大家对王阳明的评论:

黄梨洲说:有明学术,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故无姚江,则古来学脉绝矣!前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导河;后夫阳明者,皆阳明之华胄。要皆以“王学”为中心。

梁启超说:至于“王学”的大概,可以说,“王学”是中国教、印度佛教的结合体。”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结婚所生的儿子。”“实在说来,明末的一百年内“王学”支配了全中国,势极伟大;我自己很得力于“王学所以极推尊他。

有黄梨洲、毛大可、梁启超等大家的评论,为其背书,对我来说,作者的意图达到了,因此对王阳明的身份就更添了一些认同。

作者在导言的最后,再次做了简单全面的概况:

阳明不仅仅是一个大哲学家,而且还是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他的文学天才、教育主张、军事学识、政治才能,在在均能与他的哲学相媲美。别人纵博而不能专精,他却是愈博愈专愈精,他所以能超越前人之处即在此。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赞同作者的看法:王阳明就是一个全才啊,他的学说值得研究。

从生活入手研究王阳明

经历即生活,从生活入手研究王阳明,符合梁启超的言论:

以谓欲治一家之学,必先审知其人身世之所经历,盖百家皆然。

《知行合一王阳明》一书就是这样安排的,从王阳明的幼年生活与家庭写起,到晚年的最后生活,将其一生之中的重要经历、重要成果,按先后顺序,一一罗列。

青年时期的王阳明,也曾经历过徘徊。

一会儿抱着极端入世主义;一会儿又抱着极端出世主义。一会儿要学文;一会儿又要学武了。一会儿报国心极重;一会儿又一切都不愿管,只抱个人享乐主义,入山修道了。。。。。。你看他刚才把一切抛开,专致力于研究兵法,预作他日为国效忠,这是何等爱国精神的表现!可是,不久他就变了宗旨,又去弃武习文了。——依然又去研究哲学了。

这与他年轻容易冲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有关。

幸运的是,他的各种尝试,没有受到外界阻挡,也不妨碍他28岁考取二甲进士第二名。

之后,生活发生了转变,开始步入政治生涯。

虽然是官二代,王阳明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遭人陷害被贬到贵州龙场,反而成就了圣人王阳明,38岁,创立“知行合一”学说。可谓,大器晚成。

我想,这与他从小树立的远大理想有关。无论我做什么,初心不变。

民国书籍的特色

正如作者所言,虽然引经据典,但是难免有一些纰漏,其中免不了一些道听途说,毕竟,历朝历代以来,咱们的老祖宗对圣人总会有一些添油加醋的神化,这一点,作者在书中表明了他的态度,值得肯定。

但是对于王阳明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王阳明的说法,我个人持保留态度。哪吒晚生,相信的人会多一些,毕竟非我同类 。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此类内容,一笑而过即可。

《知行合一王阳明》书中,插入历代以来王阳明的画像,包括日本、韩国的王阳明形象;也有一些与王阳明有关的实物拍摄照片,比如王阳明故居、阳明洞、王阳明墓等地的照片;此外,还有一些古籍中记载王阳明的文字和书籍图案。

其中,王阳明家书《与郑邦瑞尺牍》纸本与王阳明《象祠记》卷纸本,让我们看到了书法家王阳明变化多端与遒劲有力的行草书与草书作品。

《知行合一王阳明》书中,有一部分内容应该是现代出版时候添加上去的。只为了让王勉三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这一民国时期的著作,内容更丰富,以此弥补书中个别词汇艰涩的遗憾。

毕竟,近百年前的作品,虽然已经采用了白话文形式书写,在一些遣词用语上,用的还是旧体,比如:鼎祚。籍此,让我们对老祖宗的风俗又多了一些了解,比如委禽、丁外艰。

此外,书中多处引用王阳明的部分上疏、书信以及文章,对文言文感兴趣的读者,值得一读。

更因为作者年代久远,书中观点在当下仍然值得肯定,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这一书籍的价值。

两千多年历史朝代中的那几百名状元,被人记住的有多少呢?读过《知行合一王阳明》之后,俺至少记住了一位,就是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可是说实话,要不是因为儿子王阳明,谁又记得住他呢?

《王阳明大传》的作者,著名阳明学家冈田武彦曾说过:阳明学经过三百年的磨难,终于进入了生气勃勃的年代。不仅如此,由于当今社会人心驰于形下,流于机械,道义淡薄,要想陶冶品性,修养精神,那就只有求助于阳明学。这就是有识之人众口一致地希望振兴阳明学,青年志士竞相讴歌阳明学的原因。

可见,无论是民国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阳明学的价值都一直被人肯定,也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

那个说出“读书希望登第做官,恐怕不是第一等事罢!读书希望学圣贤,才是第一等事呢!”的王阳明,最终如愿以偿。

@擦亮星,爱生活爱旅行爱学习

相关文章

  • 那个11岁说考状元不是人生终极目标的男孩,最终名垂青史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重要的选拔人才方式——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

  • 状元是啥?你是啥?

    我说的状元,不是指现在的高考状元,他们都是各省市最好的学子,是好孩子! 我还说以前的状元,三年科考,殿试一甲的那个...

  • 这是青春吗?

    我喜欢的那个男孩,最终没有成为我爱的男孩。

  • 2017-12-02

    凡事的终极目标不是结果,是那个坚持✊的过程✊

  • 你找对自己的人生轨道了吗

    财商大咖周文强说:365行,行行出状元,然而为何状元不是你?因为那些状元都是找到找对自己人生轨道的人。 所以如果你...

  • 考状元

    女儿说爸爸老了去北京考状元了,祝福爸爸顺利,胜利归来,加油哟!亲爱的老头子,哈哈哈!

  • 那个说谢谢的男孩

    第32篇文章 上学期末尾在班级有一项重要的仪式——表扬信兑换礼物,孩子们兑换的热火朝天,兴奋不已。由于种种原因之前...

  • 那个说脏话的男孩

    今天在七班上课的时候,我按照上一节课的安排这节课开头继续巩固大题的大题方法,为了解决学生说在投影上看不清楚的问题,...

  • 那个和我订了婚的男孩最终还是离开了我

    那个和我定了婚的男孩最终还是离开了我---------------------------------------...

  • 那个曾经只考几分的男孩

    刚才看了一篇文章是老师批评了学生感到愧疚而写的,说她不该说学生考的分数太少,这样她觉得伤了孩子的心,虽然她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11岁说考状元不是人生终极目标的男孩,最终名垂青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vo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