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欢每天下午下班多带一份馒头给流浪汉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偶尔她也会把家中吃不完的饭菜打包送给他。
徐欢想帮流浪汉去找一份工作,至少可以养活自己。所以尝试着与他沟通,问他家在哪里,会些什么?可是流浪汉都不理会她。于是想着可能他不愿意说,那就换种方法吧!就在每次送饭时跟他说:“你好手好脚的,去找份工作吧!哪怕帮人家洗碗也好呀,至少不用饿肚子。”可是,任凭徐欢说什么,流浪汉都没有反应。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期间流浪汉一句话也没有跟徐欢说过。徐欢也就认为流浪汉是没有家人的聋哑人,更觉得可怜。也不在多跟他说了。每次只是把饭放到他的屋子里就离开了。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在这期间,徐欢生了二胎,生活更加忙碌了,但她没有因为忙碌而忘记给流浪汉送饭。
普通人的生活不会像小说里的那样美好。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事很多,徐欢家也是一样的。
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婆家在另一个城市,所以平时都是徐欢带着两个孩子和她的父母一起生活。这样徐欢就更加忙碌操劳了。幸运的是徐欢父母身体还算健康,在徐欢上班的时候还可以帮忙带孩子。但时间长了,徐欢的父母也是有怨言的。别人的退休生活悠闲自在,跳跳广场舞、打打牌、旅旅游……,而徐欢的父母却因为要帮她带孩子什么地方也去不了,就连老朋友聚会都不能两老一起去。两辈人的教育观念不一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就因为这样,徐欢父母没少埋怨她,甚至说她如果找一个本地的老公多好,那样他们就不会到了晚年还不得休息。可是她也没有办法,而且老公对她也的确不错,的确是把她放在心尖上的,只是因为工作才不得不分开。所以徐欢只能尽可能的减轻父母的负担,主动承担家务,周六、周日就自己带孩子。
徐欢平时很累,不单单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有心灵上的疲惫。面对父母的责备她无法反驳也不能反驳,他也不能跟自己的老公说,因为这会影响父母和老公的相处,让他们产生嫌隙,到时候她夹在中间更不好做。她也不能对朋友说,因为他不想让她的朋友烦恼。所以她认为是聋哑人的流浪汉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每当她心烦意乱,想找人倾诉的时候,她就会特地起早一些,趁着没人到流浪汉的破屋前跟他唠叨发泄。流浪汉也几乎成了她的树洞,有什么不快都往里面倒。倒完之后,好受了,又继续生活。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滞。在经历了生活的锤炼之后,原本老实厚道的人可能变得圆滑世故,原本善良多情的人可能变得冷漠无情。可是徐欢一直没有改变,一直保存着那份单纯的善良,然而也正是这份善良差点毁了她的生活。事情是这样的。
她有个做生意的朋友,一直给人都是讲信用,为人豪爽的形象。以前也跟她借过钱,都按照约定的时间还上了。这一次她又向徐欢借二十万。徐欢本想拒绝,因为她刚买了套房子,需要装修。方案、预算都已经做好了,定金也付了,马上就可以进场装修了。那些钱是徐欢打算用来装修的。可是经不住朋友的死磨硬泡,并且朋友再三保证一个月就归还。所以便借给她了。可没想到,这一次朋友没有兑现承诺按时还钱。
徐欢多次打电话催朋友还钱,朋友总是说再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拖一个星期。总也不还,装修公司也打电话给徐欢,让她按合同赶紧付款,否则就停止装修,还会根据合同让她赔付违约金。她把钱借给朋友是瞒着老公和家人的,现在她也不敢和老公和家人讲,只好向朋友借了钱先付了一部分装修款。
朋友一直没有还钱,后来电话直接打不通了。不久之后她的家人和老公都知道了这件事,原本还算和谐的家庭开始争吵了。父母骂她没头脑,那么多钱不和家里商量就借出去,还因此背上了外债。老公也气他把钱借出去,还误会她是因为贪图利息才借钱出去的,可是她根本没要朋友一分利息。老公被气得不轻,直接说如果钱要不回来,就和徐欢离婚,他不会和她承担这些额外的债务。
徐欢被家里的低气压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都想着怎样去要回她的钱,她想过到法院起诉,可是咨询律师之后,律师答复,官司可以打赢,但是朋友如果无力偿还,打赢了也还是拿不到钱。徐欢在家面对的是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责备,还有什么事也不知道,但是整天吵闹着要这样要那样的孩子。她累及了,家本来应该是温暖的,可她现在不愿意回,父母爱人的唠叨,让她感到疲惫和愧疚。
她想要发泄,想要有人听她倾诉。无疑流浪汉成了第一人选。她也没有想到这次的倾诉会让流浪汉作出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