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从容小主文学院读书笔记丛新评论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0——215章

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0——215章

作者: 从心丛新 | 来源:发表于2024-03-26 13:30 被阅读0次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第210章到第215章,它们分别是《丧葬文化(一)》《丧葬文化(二)》《叔叔的葬礼》《抬石板吵吵吵》《靠山窑的刮地缝》《话说厕所》。

    这几章讲述的是李彦国老师决定出去散散步,顺便四处看看,想写点什么,在路上,他的思绪又飘到自己种的柴胡都旱死了,由此想到了王金庄丧葬文化、叔叔的葬礼,由葬礼上的抬石板又想到了王金庄的石头文化和厕所文化。

    一、说说殡葬的那些事儿。李彦国老师不是一天只管吃饱穿暖的农村小老头儿,而是一个极其善于思考的人,走在路上,脑袋却不闲着,他想到自己摸索出来的种植柴胡的道路,却被老天爷这个巨手给掐断了。那可是他精心栽培的柴胡啊,一颗颗都旱死了,一颗也没剩下,想到那一株株健壮的柴胡枯死的样子,他感到了死亡的可怕。

    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又接连听到了两个噩耗,一个是本村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上山割柴摔死了,另外一个是同事的老伴去世了。在王金庄办一场丧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这就涉及到殡葬文化。

    作为王金庄文化的传承者和记录者,他需要把王金庄的文化记录下来。于是他回到家中奋笔疾书,写下了两篇关于殡葬文化的文章。

    提到殡葬文化,一定要知道殡葬的流程,王金庄的殡葬流程大致有叫舅舅、穿衣裳、停到板上、哭灵和煮麻糖等14个步骤。李彦国老师用这两篇文章对殡葬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李彦国老师不仅做事认真,还特别谦虚,他说以后还要随着认知的深入,不断学习,不断了解,不断补充细节。他怕自己写的文章读者看不明白,又特意介绍了自己亲叔叔葬礼的全过程。

    通过他的介绍,我发现王金庄葬礼有“两难”。

    一个是请人难。彦国老师的叔叔在2019年6月去世。这个时候,农村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李氏家族300多人,大多离开了村庄,在外地工作,家里有限的几个人,无力承担起这副担子,别的人选可以调整,最难的是受忙的和做饭的四个人。受忙的必须在本族里找,而且是有威望,会说话,懂礼仪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担起重任。”

    叔叔去世后,李家后代一夜没睡,也拟不出一份名单来。彦国老师的弟弟愁得没着没落,哭得四肢蜷缩,扶不起来。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被难为得不像个样子,如孩子一般无力无助。

    二是“抬石板“难。为啥抬石板难呢?一个是人太少,“现在能抬石板的劳动力,大多在外面工作或打工,家里人很少,每次派人都是这几个。”不像大集体时期,统一由队里派人抬石板,而且那时候劳动力富裕,抬石板根本不是事儿;一个是石板太沉,“抬石板台上半天,肩膀都压得肿胀起来,好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

    所以每一次抬石板都要吵吵吵不停,这次也不例外,不过吵吵归吵吵,16个人最后还是把“石板”抬到坟上。

    看到这里,我的感慨颇多,第一个就是农村人员外出务工问题。这是一个大趋势,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城镇化进程在不断加快,而农民种地收入远远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这些都是导致村民大量外出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殡葬流程就需要简化,流程简化既是移风易俗,又属于与时俱进。

    我所居住的东北小城,如果有人去世,一切交给殡葬服务公司打理,大到出殡火化,小到买孝带子,都统一由殡葬服务公司负责,家属只需要准备好钱就行了,而且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守夜传统,殡仪馆晚上五点就关门,第二天早上八点开门,也不允许烧纸,殡葬形式简化了不少,很得人心。

    第二个就是殡葬过程中的感动。李彦国老师的叔叔去世后,家里哭成一团,安排四个孝子去磕头请人,频频碰壁,让孝子们手足无措。在这个时候,一些可爱的老人们挺身而出,担当重任。文中有这样的表述,让我感动不已。


    “我哥哥又去找了榜所爷爷和书魁弟弟受忙,我去找了勤所叔叔和外族70多岁的付起灵叔叔。

    勤所叔叔风趣的说,“我虽然72岁,但我还可以胜任。”

    起灵叔叔说:“你不来我自己也要去的。”

    开丧后,刘族刘国平来吊唁,他说:“我在家等着这个事呢,你不说我自己明天也要来帮锅。……人都死了,还有这个事儿大,上班也得埋人。”

    晚上,国平来上纸,夜里没走,和我们一起守夜。


    这几个老人的言行让人特别感动,叔叔的葬礼竟然由几个古稀老人挑起大梁,亲友来帮忙,也能看出王金庄淳朴的民风。

    由此我想到了2001年婆婆去世的事情。下葬前的晚上,全屯子的男人都来到婆婆家守夜,不管平时关系好与不好,这个时候遵循“死人为大”的原则,都来帮忙。整个院子里的人满满当当的,让我特别诧异,也特别感动,因为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二、石头、厕所文化里的思考。

    王金庄抬石板的人每次都吵吵吵,最后那石板也照抬不误,毕竟乡里乡亲,谁也不会撂挑子不干的,这就是朴实的山里人。

    关于抬石板,李彦国老师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抬石板吵吵吵》,从而引出了王金庄的石头文化 。

    (一)小石头里大智慧。王金庄是个石头的村庄。自古以来,王金庄人就是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就是靠着石头过活,人活着处处用石板,死去也要修建石板墓。

    李彦国老师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墓穴打多大》。打墓也是丧葬文化的一项内容,王金庄人打的墓穴是石板墓,立起石板做墓墙,平盖石板叫蓬石。

    打石板可是一个技术活儿,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李彦国老师介绍得非常详细。

    他还着重阐述了在王金庄要考察石匠的手艺,就让他来个“靠山窑的刮地缝,会锻“靠山窑的刮地缝”的,肯定是个优秀的石匠。

    王金庄是个石头的世界,石头文化博大精深,“李彦国老师希望村里的年轻人,都能够深入地了解王金庄石堰梯田,了解民宅、了解石券、石拱、石板街、石板房……甚至水窖、老房顶这些东西,不是眼睛里看到就完了,而是要把这些东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行。”

    同时彦国老师也希望王金庄年轻人的身上能有他从师的老铁匠的那种工匠精神。

    “有一次打一把菜刀,前面的一道道工序很顺利,只剩最后一道工序——淬火,把烧红的刀刃往水里一蘸,蘸断钢了,断钢就是刃上出现了裂痕,头发那么细的一道裂,李彦国让他降价处理,但老铁匠不听话,只要有一丝毛病,就不往市面上流通,他让李彦国拿回家自己用了。”

    老铁匠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深深影响了李彦国老师,所以他会不舍昼夜地去修改一篇文章,直至满意为止;所以他会一丝不苟地去收集和修改地名志;所以他才能担当起王金庄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的重任。

    李彦国老师身上的工匠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也影响了我。他字斟句酌帮我修改每一篇读后记,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让我对他的这种精神佩服至极,以后我也要向李老师学习,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写作和工作。

    (二)话说王金庄厕所。提到河北涉县的王金庄,现在可是名声在外响当当。“中国第二道万里长城”的石堰梯田、王金庄古城,王金庄石窖、浪漫多情的月亮湾,引得全国各地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有人来了,紧跟着问题也来了,有些游客不文明,有了内急,控制不住,随地大小便,这种现象屡禁不止。

    李彦国老师作为土生土长的王金庄人却能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情,“不要埋怨游客不文明,是我们的厕所出了问题。”李彦国老师在文章里这样说:“我们村是个狭窄的小山沟,人口发展很快,转眼就是4000,南山北坡顺势建房,见缝插针,挨挨挤挤盖到了上崖根儿。因山高坡陡,前面垒一道高堰才能衬平一片地基,建地基先建好厕所,门朝路开,路上,十米一厕,就成了王金庄的一道不太雅致的风景。”

    这么看来,王金庄并不缺厕所,那怎么还有游客随地方便呢?这得追溯历史,以前王金庄的厕所是不安门的,除了方便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攒粪,厕所安门,不利于掏粪和担粪。那个时候人们抢着担粪,尤其是到学校的公厕,那时的公厕可是“香饽饽”。可现在很多人都不担粪了。

    王金庄申遗后,“随着旅游开发,省里对我们村进行了一次“厕所革命”,给沿街的每一个厕所都加了漂亮的小门,本来人们都不想担粪,早想拒绝别人使用厕所,正好政府给安了门,像商量过一样,一起把厕所都锁住了。”没办法,上边又拨款30万,在村里建造了一个大厕所,可是依旧不能完全解决游客的如厕问题。

    从王金庄的厕所问题里,我读到了一些东西。如厕如此之难,涉及了公心与私心的问题。如果村民肯让游人使用自家厕所,这个问题也许会缓解。但各家把厕所打开,游人尽情释放,又会出现新的问题——粪便如何处理,这需要村里统一协调或者专门雇人掏粪、担粪才行。

    有句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考察调研时,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王金庄厕所从无门到有门,从有到优,村民如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养成,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真的是可喜可贺。

    现在如厕条件好了,王金庄旅游业发展了,而且王金庄人已成为令人艳羡的全球公民,那么,全球公民要以什么样的形象来面对中外游人、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也是王金庄人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篇纪实文学《太行深处王金庄李彦国》读后记(第210——215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ys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