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哭呢?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说:“当我们一生下来,我们就为来到这个愚蠢的舞台而哭。”
这是莎翁幽默又有智慧的说法,但宝宝为什么哭,却是困扰每个妈妈的问题。
我一直以为,宝宝哭就是在说“妈妈来救我”,虽然具体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总归是要妈妈来帮助他嘛,而且很多书都宣扬要立即回应宝宝的哭闹,不然会没有安全感。所以,我的处理方式通常是:立马冲过去抱起他。
然后检查尿不湿,再看看有没有热了、冷了,如果都没有,又能止住他的哭声,我就到此为止了,一直抱下去了。
有人说,要听宝宝哭声的差别,哎,原谅我是个蠢妈妈,我真的不太能听出来哭声的差别。我想问,既然规律作息能够让大家都赢,能不能在宝宝哭方面,有让大家都方便的判断方法?
还真有。
总结了一下,思路是,规律作息之后,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哭,可以大致判断原因。例如睡前哭是闹觉,吃奶前哭是饿了,刚吃完哭可能需要拍嗝,睡到一半起来哭是没睡饱等等,再加上哭的显著特征,例如有没有扭来扭去、是大哭还是哼哼唧唧的哭,就能把宝宝哭的原因判断个八九不离十了,还有一些异常突发性的情况,就要妈妈多留意宝宝的一般规律了。
嗯,我用了一段时间,还挺好使的!
那技术性的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宝宝哭是不是要立刻回应?是不是要马上抱起来?
我一直不懂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我会反问,无论我是不是立刻回应,马上抱起来,都要去判断原因的,有区别吗?
但《从0岁开始》的作者说,有时候,我们晚点回应,用除了奶和抱以外的其他方式回应,甚至不回应,对宝宝比较好,特别是当他因为睡眠问题哭闹的时候。作者这样说道:
“对小宝宝来说哭是他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一些宝宝在使他自己入睡的过程中会哭几分钟。宝宝哭了15~20分钟,甚至30分钟,并不会对他的身心造成伤害,特别如果是哭哭停停的哭法。在他醒着的时间段你对他的爱和照顾,并不会因为短暂的哭泣而一笔勾销。”
想起上规律作息课程的时候,老师说到尊重式育儿的一个原则:给宝宝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
跟作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昨天的文章里说,要体会如何把握干预和引导的度。那我想,有一种情况是,过度的干预就是错误的引导:我们去帮孩子睡觉,就是在教他依赖大人睡觉;我们不停去引逗宝宝,就是在阻止他学会独立玩;全家围着宝宝转,一哭就抱他、满足他,是在教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我们以为孩子是一张白纸,要做点什么去教他,但实际是,有时候需要不做什么去教他。
教育大孩子不也是这样吗?先观察和聆听,再决定要不要行动。除非他有危险,否则没什么需要“立即”做点什么的,对吗?
经过思想改造,我现在也在学着放手。放手让他尝试自己睡,哭闹一会儿再哄;放手让他自己玩,我就在一边静静地看着;他不耐烦的时候,先语言安抚,转移注意力,如果实在不愿意自己玩了,就抱抱一会儿再试试。以后,我可能会放手让他磕磕碰碰摔个跤,放手他自己去品尝不良行为带来的坏结果,放手他自由去选择喜欢的东西,等等。我不确定我做的是否完全正确,但是,我会想想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可以接受,那还担心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