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说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第一反应是小题大做,甚至觉得没有必要从小教孩子学会牺牲小我;而且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大孩子身体更大,更应该吃大梨,所以让更小的孩子吃大梨会显得奇怪。
最近看了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的一个故事,就明白了。
故事中的一位爷爷有三个儿子,老大有了儿子,老二有个女儿,老三也有个儿子。有一天,爷爷张罗了一桌好菜,到了饭点,两个孙子眼睛直溜溜地盯着一盘鸡,知道他们嘴馋,爷爷就把两个鸡腿扯下来,分别给了两个孙子。
这个时候,小孙女进来了,她哭着闹着说“我也要吃鸡腿!”。爷爷说给她夹一些鸡肉,给她糖......各种方法哄她,可是小孙女就是不依不饶,一边叫一边喊,场面已经失控。
接着,小女孩的妈妈进来了,一上来就是对她啪啪两个耳光说“有你吃的你就吃,没你吃的份,你别闹”。小女孩一下子就消停了,妈妈就拉着她进了自己的房间。爷爷就感觉很尴尬,扪心自问,好像自己么没有那么偏心,本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却闹得不欢而散。
这就是典型的家庭矛盾,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没大错,但就是非常不愉快。
1. 有人说这个二媳妇非常坏,其实也不好说,她生的的是女儿,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就非常敏感地意识到自己不受待见,就连自己的女儿就受到不公正的区别对待。很有可能,她觉得自己娘两才是受害者。
2.也有人觉得是小女孩的问题。话又说回来,她只是个小孩,很多道理都不懂,想吃鸡腿没吃到,还挨了一顿打。估计,妈妈在房间里也会教她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家里学会认命,在学校好好学习,扬眉吐气;等老公回家时,她又会以苦情的方式“添油加醋”地把事情告诉自己的老公。矛盾真的是越积越深。
3. 当然也不是这位爷爷的问题。首先,一般来说,家里不会一天杀两只鸡,然后有四只鸡腿,每个小孩都有的吃。其次,他也郁闷,但是用语言说自己不偏心,是没用的,因为表面上是鸡腿的事,可能儿媳妇和他一样都联想到了其它类似的事情,但是双方又都不会提,猜忌很深。
再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大孙子站出来说“我碗里的鸡腿给妹妹吃吧”,才是最好的办法。而儒家思想就是在教小孩子“对待长辈要尊重服从,对待兄弟姐妹要和睦谦让”。 这不就是孔融让梨么?
反之,如果小孩子从小不学儒家经典,不知道这些人际关系的准则,那么依照小孩的本性,他很有可能想“鸡腿摆出来就人吃的,而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备注:成年之后的孔融对儒家的“君臣之义”同样是奉为圭臬,主动寻死来捍卫汉室朝廷,玷污曹操的名声。他看不起贾诩投了四任主公;他也看不起曹操是宦官遗丑。
1. 孔融出生经学世家,属于根正苗红的大臣;难道贾诩出生贫寒,良禽择木而栖,不断地选择更好的主公有错么?
2. 为什么就非得嘲笑太监呢?如果家境还过得去,谁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宫阉了呢,因为太监有生理缺陷就嘲笑讽刺太监难道就是儒家的仁爱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