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的基础
交流(不一定要让别人提供精力和资源,)可以提供信息,提供方向,但是:首先,要注意交流的度,防止浪费他人时间;其次,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因为对方可能并不来得及思考这一方“不知道什么”。
比如,询问组会在哪个个位置,不应该问“请问下老师周日的会有会号或者回放链接吗”,应该问“请问老师组会在哪个位置”,这样更清晰。(但是笔者这次的情况可能就是对方太忙了,忘了)
二、例子:读博的深刻体会:导师不完全是对的 - bilibili 北斗导航compass
下面的评论区:
“在我们学校,有一门课就是phd proposal,教你如何给别人present,我们甚至要学会如何present一个工科研究让一个学文科的学生听懂别接受你的idea,并且给你funding。其实研究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让别人明白你在做啥,只有你自己知道在做啥有个屁用。看过很多国内的博士,并没有这方面presentation的训练,以至于写的东西一塌糊涂,还怪人审稿人看不懂,总之四个字“哑巴科研”。这也是很多顶刊和普通期刊的差距,并不是idea,并不是结果,而是present的能力。”
与某人交流:之前一个老师跟我说有在院士名下读研的机会不要犹豫,直接冲,人脉很重要,想做东西能提供足够的资源,想躺平也能保你(存疑,未经过实践验证);国外也不是什么都好啊,好的老师去哪都是少数,科研圈子都这样,只要存在壁垒就会有垄断,这种事学术圈多了去了,也不能说行政大于科研,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更多靠connection,地位和人情,这一点可能到哪都一样(存疑,未经过实践验证)
2024-07-28 Sunday 21:36:50
三、交流误区的避免
少说 "弄" "这个" 这种模糊的话,要加强表达的清晰性
提升表达能力,要用最短且没有语病的话,最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备忘
演讲与口才训练方法(完整版) 演讲与口才训练方法(完整版) - 知乎 (zhihu.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