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同情,自己的事讲给别人听,别人可能一时同情,或许跟你有类似经历的人能够更理解一些,但是感同身受我觉得应该很少。
没有经历过不要紧,但别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做不到安慰,就不要去言语表达自己的愤愤不平,因为你可能不了解别人的真实情况。那样对别人不仅是一种为难,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最近一直在追剧《欢乐颂3》,何悯鸿是个愤世嫉俗的文字编辑者,她单纯善良,对一些自己看不惯的事总是爱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还会按自己的标准去要求旁人,对于别人的事没弄清楚真实情况就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不太会为人处世,不懂得人情世故。
同屋室友余初辉的妈妈长期被爸爸家暴,还被出轨,在家里忍气吞声,余初辉很心疼,在妈妈又一次的电话诉苦下,她用苦肉计把妈妈骗来了伤害。
她妈妈特别勤劳,天天在她们三人的屋子收拾打扫卫生,结果被一个小区另一户人家看中了,设计让她妈妈做了保姆。
这家人嫌小余开的工资高,本来说好的没有太多活,洗澡擦身不用她妈妈用,可以叫社工做,但这家人太精明,工于算计。结果什么都让她妈妈干,连买了六个螃蟹都怕她妈妈偷吃,天天盯着剃蟹肉。
小余忍不了妈妈受这些委屈,就想让她妈妈回家,她把这些告诉了另一个邻居叶蓁蓁。被何悯鸿无意间听到了,何悯鸿就说她不为那家雇主着想,大晚上的就把两个老人扔下,气的余初辉把小何拉到雇主家里让她为老人擦拭身体。小何年纪轻轻那儿愿意干啊,还被雇主一家为难,小何觉得委屈,回到家里两人大吵一架,自此两人关系一直很紧张。
人就是这样,事情没有在自己身上,就会很容易说这说那,如果真的换到自己头上,未必那么善良,兴许还没有别人做的好。
有句话说得好“未经他人事,莫劝他人善。”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
管好自己就行,自己做好自己想做的,不要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别人。就算是亲人之间也一样,该有的分寸感必须有,不然会费力不讨好。
我记得是去年冬天弟弟在网上要给爸爸买个棉袄,他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就发了个几个款式的图片给我看,让我看看哪个适合,我说了我的意见。
当时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我鬼使神差地给弟弟发了一段话,大意是“让他也想着点爷爷奶奶,不要老是给爸爸买,毕竟爷爷奶奶带大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孝敬他们。”我说了这段话之后,弟弟过了好久才回信息,我知道他可能不高兴了。
虽然我是好意,但这是我的想法,我不能把我的一些想法强加于人,失去了该有的分寸感。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很容易冲动行事,做不到换位思考,更加做不到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很多事可能没经历过,思维方式和社会阅历不尽相同,做不到感同身受实属正常,无伤大雅,不要拿自己的一套标准强加于人,更不要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帜”去言语伤人,到最后可能损人不利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