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开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相继出现房贷利率大幅上调的现象,银行收紧房贷的动作已经在一线城市铺开,并且逐步蔓延至杭州二线城市。目前,部分银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较基准利率已经上浮1.1倍,二套房则上浮至1.2倍。
虽然1.1、1.2看起来是一个小数字,但是,比起此前的8折、8.5折,利率已经上升了40%左右了。将首套房的房贷利率上调到这样的水平,实在让人难以理解。我们不禁要问,按照这样的调控方式和手段,“房子还是用来住的”要求还能落实吗?
我们说,面对无序上涨的房价,采取一定的调控手段与措施,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以怎样的方式调控,调控的重点放在哪里,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因为,调控的目的不是让所有人、特别是普通居民买不起房、住得上房,而是让他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购房或租房。如果动辄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把刚需也调控掉了,这样的调控,就值得好好反思了。
很显然,金融机构把首套房的房贷利率也大幅上调,已经违背了调控本意,违背了“房子是用来住”的要求。要知道,以这样的方式调控市场、调控房价,只会让投资者、投机者得益,让有钱人更疯狂地囤房,而真正想购买住房的普通居民,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有钱人囤房,并时刻准备着被有钱人屠宰。毕竟,对相当一部分居民来说,没有贷款是难以将房子买到手的,也是没有有效的购买能力的。而现在,金融机构把这条路也堵死了,一套500万的房子,要多开支100多万,还有多少居民具有这样的承受能力呢?
事实也是如此,当调控不是作为手段,而是作为工具来使用时,也就只能出现目前这样的状况。为什么楼市调控效果不佳,开发商、炒房者等不把楼市调控政策放在眼里,除了房地产已经绑架了银行、绑架了政府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调控政策的或紧或松、大起大落,缺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慢慢地,开发商、炒房者等就掌握了这个规律,摸透了政府及其金融机构的脾气。相反,广大居民由于没有政策手段、没有足够的购房资金、没有话语权,则只能随着政策看来看去,继而陷入买涨不买落的怪圈之中。
我不知道,金融机构用“一刀切”的方式上调房贷利率,到底出于什么考虑,为什么要对首套房的房贷利率也一并上浮。要知道,早在几个月前,银行还在依靠房贷满足新增贷款的需要呢?还在利用各种手段鼓励广大居民贷款买房呢,为什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要来一个180度大转弯,把刚需也给“切”了,把房贷利率一下子上调了40%左右,政策难道可以如此随意吗?
不错,银行是企业,在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完全有权利对各类贷款的利率做出调整。需要注意的是,首套房房贷利率显然不是“一般的政策”,而是事关百姓居住的大问题。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的不是遏制刚需,而是遏制投资和投机,遏制各类炒房。银行此举,等于将刚需也划入到投资和投机的行列之中,把刚需也牢牢控制住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积聚房价上涨的能量、注入房价上涨的动力。因为,一旦刚需被严重遏制,新的矛盾就会出现,政策就有可能需要调整。到时候,房价就有可能出现新一轮快速上涨,从而给投资和投机者带来新的空间,而广大居民则又一次遭受财富洗劫。那么,银行调高房贷利率,是否就是要倒逼政管理层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做出调整,继续允许房价快速上涨呢?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曾反复出现过一放就乱、一紧就死,政策或紧或松、或严或宽、大起大落的现象,广为社会所诟病,引发社会各方面对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担忧,也影响了公众的政策预期。而从此次房贷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来看,在政策的把控和运用方面,有关金融机构并没有吸取教训,没有在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下功夫,而是继续把政策当作工具,而不是手段。即便是当作工具,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考虑政策的公信力。毫无疑问,此次金融机构在房贷政策的运用上,是一种完全扭曲的心态,是机械教条的行为。这样的政策调整方式,可以说后患无穷。
必须注意,政策的运用,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考虑长远利益,不仅要考虑一时的需要,更要考虑长久的需要。如果为了眼前利益,而去牺牲长远利益,为了一时之需,牺牲永久之需,这样的政策,不出也罢。很显然,将首套房房贷利率也一并大幅上调,就是牺牲长远利益、永久利益的行为,是把“房子是用来住”的要求丢到一边去了。站在满足广大居民住房需要的角度出发,对首套房的房贷利率,不仅不能上调,有可能的话还要下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房子是用来住”的导向,才能让投资和投机者感到压力,房价也才能趋于稳定。
所以,有关方面应当对金融机构将首套房房贷利率也一并上调的做法进行干预,要求金融机构不要在房贷政策上“一刀切”,而应当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要求,区别对待各种购房者,从而对首套房信贷政策保持稳定,不要再去随意调整了。给首套房贷款优惠,是必须的,也是政策的取向所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anhaojun196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