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道氾兮;执大象天下往——《道德经》34、35

大道氾兮;执大象天下往——《道德经》34、35

作者: 公子帅1796 | 来源:发表于2022-02-25 11:01 被阅读0次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章的文眼就是“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就是这么牛,默默低调但却是万物的主宰。老子也就是要告诫人,不要咋咋乎乎,做点事喊的比谁都响,少说多做,用行动来表达一切。

河上公:

    言道汜汜,若浮若沉,若有若无,视之不见,说之难殊。道可左可右,无所不宜。恃,待也。万物皆待道而生。道不辞谢而逆止也。有道不名其有功也。道虽爱养万物,不如人主有所收取。道匿德藏名,泊然无为,似若微小也。万物皆归道受气,道非如人主有所禁止也。万物横来横去,使名自在,故可名于大也。圣人法道,匿德藏名,不为满大。圣人以身帅导,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这章的文眼就是第一段。老子的《道德经》如果不具体去扣字眼,不一字一句去解释,那它说来说去就是主要这几点: 一是什么是“道”,二是“道”是万物之源,三是“道”的具体品格,四我们得向“道”学,凡事以道行之。“道”的品德就是把我们现在想得到的所有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品质的加起来即可。

所以像我这样以意读经,得意忘字的方法,反而能跳出来看清《道德经》。原来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优秀品质道德经里早说过了,可以老子思想就是中华文化之源。

执守大道,天下万物都会来归附。归附之后而不互相伤害,就会和平、安定。

道不像音乐和美食,能外在的让人立即心动。道的真意,在于它无色、无味、无声、无形,但恰恰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平淡而无穷,这正是万物所体现的“道”的意义。

河上公:

    执,守也。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也。治身则天降神明,往来于己也。万民归往而不伤害,则国安家宁而致太平矣。治身不害神明,则身安而大寿也。

    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道出入于口,淡淡,非如五味有酸咸苦甘辛也。足,得也。道无形,非若五色有青黄赤白黑可得见也。道非若五音有宫、商、角、徵、羽可得听闻也。既,尽也。谓用道治国,则国富民昌,治身则寿命延长,无有既尽之时也。

相关文章

  • 大道氾兮;执大象天下往——《道德经》34、35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5、36章

    《道德经》摘抄与思考35、36章 文:Recycler 43/243.3521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

  • 2020-03-12

    道德经不是教育别人,而是提醒自己修身养性。 道德经第35篇。执大象天下往。 这个大象并不是所谓的道理。而是气象,我...

  • 道德经·第35/81章 - 往而不害

    道德经·第35/81章 - 往而不害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

  • 《道德经》学习第十六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演化篇”的第34章“大道氾兮” 本章是第三讲《演化篇》最后一章,是一首对大道的赞歌。大道生成万...

  • 《道德经》学习第七十七天

    今日学习《道德经》为道篇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这章重点在音乐、美食与大道的对比。一个是刺激形而下的五官七窍,一...

  • 道之味道

    走马观花道德经(35) 35.道德经第三十五景点——太平之门 第三十五章 淡中悟真道 常里识真人 执大象, 天下往...

  • 读《道德经》34

    甘德礼(读《道德经》34)原创分享609+283天,光山心协智慧父母课堂持续分享第268天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

  • 《道德经》个人学习笔记(十九)

    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大象,前文有提到“无物之象”,所以大象是看不到的,而又存在的道。执大道...

  • 《道德经》执象而求

    执象而求 “执大象,天下往。”执守大道,则可以使天下归往。大象,即“道”。“道”产生天地万物,无形无相,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氾兮;执大象天下往——《道德经》34、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dx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