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件事,熟悉生活,发现新奇,记录感悟,存留回忆,让时光充满乐趣!
1015(周一)
【1】
雨后徒步Kortright林间,风吹过,落叶翩飞。
似乎一转眼,秋天也将变成故事。正如朋友所说,这一激灵,冬天很快就会变成现实了。
【2】
写完《一个人的农场,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坦白地说,不喜欢也无法过上女主人那样的生活。因为深知自己是那种思想比四肢勤快,风花雪月第一的人。
但对这块地却是很喜欢,于是上网查阅那一带在售的房子,都是好大的地。看中这套,599.5万加元,81.6英亩。实在太完美!
于是跟吴同学说:“这是我梦想的房子。瞧,这是我家的池塘,这是我家的码头,这是我家的露台,这是我家的马场......”
吴同学看后回说:“这也是我的梦想。我们赶紧去买彩票吧?”
唉,看来,此生无望了!
【3】
读书,如同遇人。读不同的书,就进入不同的世界。有些人开始看不懂,慢慢却越读越有味道。
新近读到《水印:魂系威尼斯》,读了好久,才知晓是描述威尼斯这个水城。以这种方式描述一个城市,如同臆语般的灵动笔触,相当独特,只是要反复看上两遍,才似乎明白作者想表述什么。
第一次接触到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作品,很是好奇。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美籍俄裔流亡诗人。一位跨越了英语与俄语世界的文学奇才,“我是一名犹太人;一名俄语诗人;一名英语散文家。”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是个被自己国家驱逐出境、历尽沧桑的流亡者。
看其个人经历相当曲折。1940年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给予的评语是:“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016(周二)
【1】Kortright 自然保护区
枫的季节,就要“疯”倒底。
女人们在一起,就是这么“作”。昨天一夜风雨,叶落无数。再不“疯”,叶就快没了。
【2】Bond Lake
人到会心处,何必曾相识。
狂风吹一夜,叶落知多少。
【3】
寒风中徒步归来,还有美味羹汤候着,暖心养胃!
学习了配方:牛肉,洋葱,胡萝卜,花菜,豆子。若想汤稠,可加少许麦片。
1017(周三)
【1】
独行森林,看繁华落尽。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欢乐,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由。
听陈果老师《好的孤独》,十分契合内心。
当你一个人独处,自我的力量就开始觉醒,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孤独让你远离喧嚣,内心沉静而有力,判断无比清晰;
孤独带你找到自我,听取内心的声音,应对外界难题;
孤独领你看清人生,不再慌乱和迷茫,活得从容坚定。
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2】
下冰雹了,冬天似乎呼之欲出。
【3】
因为听书,就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
例如《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来自日本的作家近藤麻理惠 。
整理也能成为一门专业,还可以写成一本畅销书。真是奇妙!
听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理方法。就两个关键步骤:按照物品分类,根据怦然心动原则进行取舍,再放在该放的地方。“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
二是,心灵疗愈。整理东西,也是找回人生决断力,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
1018(周四)
【1】
一次转身,秋天也成了故事。
一个激灵,冬天真就成了现实。
只是这2018年的第一场雪,似乎来得太早了些!
不过,仅是早起的鸟儿才有雪看。气温尚高,稍晚些,薄雪就融化了。
【2】
自春天在Kortright见过一只鹿后,后来多次前往寻觅却再无缘相见。
一直牵挂着,公园四周都是公路,车流不息,它们会到哪里去呢?
今天刚走到水塘边,就看见好几只鹿,快速跳起,闪入林中不见了。
原来你在这里,这就好!
【3】
第一个面包机,一直仅用作发生面团做包子馒头什么的,还从未做过面包,用了几年,坏了。
又纳入第二个面包机。想着前几天在朋友家吃的面包,决定也试试自己做。
完全按说明书中的配方,三个小时,面包出炉。原来做面包这么简单呀!
仔细看了面包的配方,与平时发面做馒头基本相同。
有一个问题:对于发面,为何东方以蒸食为主,西方却以烤制为主?
1019(周五)
【1】
每天上午徒步。
与大自然同频共振,因缘际会,和谐共生,是一种养生之道。
【2】
偶尔在郭老师的水城茶话中看到引用我的图文,我也时不时盗用郭老师的图文。
以文会友,相互激活灵感。人与人之间, 原来还存在这有这样一种心灵空间!
【3】
新近读了几本俄罗斯的文学作品,知道有两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人生相当坎坷曲折。
一位是写作《日瓦戈医生》的作家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但这部作品并不允许在国内发行。还是在国外获得发行,并使作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消息在前苏联引起轩然大波,作品受到严厉批判,本人也被开除作协会籍,并受到各种威胁恐吓,于是被迫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诺奖历史上唯一一位不仅未曾因获奖而取得荣誉,却反而招致屈辱和灾难的作家。
另外一位是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曾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成为流亡诗人。后移居美国,1977年加入美国籍,1987年以美国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一个作家不能用他的母语发表作品,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他在美国发表的作品,有些是用俄语写成后自己再译成英语。后来他直接用英语写。约瑟夫•布罗茨基在受奖演说中,"文学有权干涉国家事务,直到国家停止干涉文学事业。"
对于一个写作者,有一个自由的氛围,一个安静的空间,那是多么奢侈!
1020(周六)
【1】
走着走着,太阳出来了,枫叶也笑了。
回头看看,移居加国整整四年。
仔细想想,生活在哪,做什么,遇见什么人,都只是一个载体,而根本的你对生活的感受,是否自由与快乐。
【2】
即将入冬了,考虑请专业公司来清理排风口。吴同学说要尝试自己用吸尘器来吸。似乎也挺有效,真还吸出了好多尘埃。
【3】
逛商场,逛到花市处。卖花人说,这株植物很好养,即入手一盆。查得叫丝兰(Yucca)。
1021(周日)
【1】
春花秋实,新一轮的生命又在原野绽放。
这世界,虽然有时显得荒凉,但终究是充满希望的!
【2】
下周一就是市长选举了。
站在民主的街头,尽管天气阴沉,但心情是舒畅的。
【3】
读加缪《西西弗的神话》,初步认知其“荒谬哲学”。
西西弗的故事是这样的:
西西弗触犯了众神,被罚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每当达到山顶时,巨石又会滚落下来,于是他又要重新开始,永无止息。大概诸神认为再没有比进行“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而加谬借用这个故事,给出了两方面的解读。
一方面,人生本荒谬,人生本不易,人生本无意义,就如同西西弗所做的事一样。而自杀的人,非要认为人生是有意义的,当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就想自绝于世,这是逃避现实。
另一方面,加谬认为,西西弗并不是什么可怜的人,而是幸福的。一切乐意承担自己命运和自己生存状况的,都是幸福的。加谬称西西弗“荒诞英雄”,因为他直面人生,不逃避现实。
加缪通过他的荒谬主义对人生根本问题给予一个解释:不求永生,竭尽人事。
这是一种乐观的悲壮!
加缪作为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得奖理由是:“他的作品对人类良知有非常清晰且诚恳的阐明。”
加缪在获奖后的一次演讲中,告诉后来的文学创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不能弃掉现实而不顾,也不要置身于现实而迷失在其中。
本周结语: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约瑟夫•布罗茨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