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從寧靜說起。
人生要學會享受寧靜。現代城市社會生活節奏急促,手提電話上紛至沓來的訊息,電視上頻繁轉換的畫面,街頭上步伐急速的人群,商鋪內不停置換的商品,都使人喘不過氣來。這幾年常有種感覺,事物變得太快,一年前發生的事仿如十年前發生一樣,遙遠得很。這種生活模式與農村數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迥然不同。節奏急速,事務紛繁,瞬息萬變,生活看似充實,實際上,可能什麼也沒有存下來,因為訊息太多,每項訊息的價值自然遞減。現代社會,人們早不視自殺、兇殺為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生活究竟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了什麼軌跡呢?恐怕,沒留下些什麼,只有一鱗半爪、零零星星的斑駁記憶。正因此,人生要學會寧靜,只有學會寧靜,才可好好咀嚼生活,品味人生,讓人生種種閱歷、經驗,在腦海中沉澱、昇華。曾聽過一位老師這樣界定「經驗」一詞:經歷和體會。只有經歷而沒有體會不算是經驗。或許,現代人經歷多的是,我們一年經歷過的事比往日農民一生的經歷還要豐富,可是,徒有經歷而沒有體會,經歷縱多,也無濟於事。只有學會寧靜,才可以讓我們體味經歷,從經歷中獲得體會,讓經歷昇華,使我們的人生更充實而有意義。
那麼,要怎樣才可以學會寧靜呢?寧指的是內心的平和安定,而靜指的是外在環境的安靜,因此,要得到心靈上的安定,首要擁有安靜的外在環境,此所以古代隱士都要居於深山,離世獨處,始能達到超然脫世的境界。外在環境安靜,可以讓我們更專注於內心的感受,使我們更注意內省,並使人生閱歷得以沉澱。或許,有人會說,避居深山,做法不切實際。對,真的不切實際,也很難做到,我們實在不必如此極端。要得到外在環境的安靜,並不是要求,環境絕對安靜,也不是要求我們,遠離塵囂,超脫俗世。且不說,身居鬧市,環境絕對安靜很難,塵囂與俗世也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體味,所以,我們不是要做隱士,而只是盡量從繁雜的訊息中跳出來,摒除外在環境的紛擾,從而達到內心的平靜。
那麼,要如何跳出來,摒除外在環境的紛擾呢?例如說,關掉電視,關掉手機吧。電視上有多少節目值得觀看,手機上有多少十分重要非看不可的訊息,恐怕沒多少。所以,不要再無意識地開著電視,讓節目及廣告不停跳轉,影響我們的大腦,干擾我們的潛意識,而應該慎選節目,觀看之後,分享得著,反思體會,讓節目豐富人生,遠離糟粕。手機上的訊息真的重要嗎?別沉溺在臉書上的一個讚,臉書上的一個讚不可能增進人際關係。別再頻繁閱覽群組中的訊息了,真的重要的訊息,遲早也會進入你的視線,沒有用的訊息,就丟掉吧?我們也別經常發訊息,在群組中保持存在感,或許可以滿足個人的表現欲,但無助於促進人際關係。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約真正好友外出吧?這做法遠比無止境掛在網上,更有助於得到真正的快樂。
例如說,多閱讀,多沉思。閱讀高質素的書籍遠比觀看電視節目更能提升人生的境界。同樣花一小時,哪怕是觀看國家地理頻道節目,獲得資訊的量恐怕也不及閱讀高質素書籍來得多。閱讀高質素書籍,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或閱讀,更可以讓我們放慢節奏,從字句中慢慢咀嚼人生,讓閱歷昇華。多沉思吧!沉思是真正能沉澱人生的方法。不要讓書籍、電視、手機、任何事物填滿我們的二十四小時,有時候,我們必須停下來,沉思,反思,讓我們從閱歷中得到體會,讓我們去蕪存菁,去掉人生的糟粕。別把沉思看得太嚴肅,不用像蘇格拉底般托著腮幫子沉思,也不用像他般,四處找人辯論,激蕩思維,只要停下來,好好回顧經歷,就可以了,即使發白日夢也是沉思的好方法。
只有從繁雜的訊息中跳出來,摒除外在環境的紛擾,才可能得到內心的平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