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子瞻时,是因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句想是很多人并不陌生,高中的课本里是有的。
小时候就喜欢背诗词,朗朗上口,气韵悠长。那个时候还不曾注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子瞻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他所作。
只道是老师让背,读起来也顺溜,心里也是有几分喜欢的。那个时候不懂他诗句里蕴含的哲理,不明白老师为何总喜欢夸这些千古大家。
到了初中时,依然是在语文课本上。读子瞻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说他在此词中用典如神。我不懂“亲射虎,看孙郎。”,更不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随着阅历丰富,对人生也有些许感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时十七岁,理科生却偏爱这些文绉绉的东西。总喜欢写写随笔,不过写出来的东西,仿佛繁花似锦,实则味同嚼蜡。
初次读得《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我对它那句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不怕下雨,该下的总要下,就慢悠悠的走。我不仅不怕,还要把这场雨当做享受。
这就应了我一个心态:我怕迟到,不过已经迟到了也没有办法,就慢悠悠地走。我不是不怕,既然已经迟到了那就迟到的更彻底些。虽然有点驴头不对马嘴,就那句已经足够吸引一个力求个性小青年的目光了。
我开始搜寻关于子瞻的信息,回头读到了《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如醍醐灌顶,这是这么个哲理。苏东坡这个人还真有几下子,当得上八大家。
再读到《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我已经为他的狂深深折服。“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如今看来,这不是一般的狂。
从这个时候已经不只是注意子瞻,渐渐有点喜欢。读到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又不懂了。无论古今对于此作的品评甚高,我读不懂大概是因为没深爱过一个人吧。
接着就学习子瞻的《赤壁赋》,又被那字里行间所震撼。那闲适的生活态度,侣鱼虾而友麋鹿。我还是不懂,隐居山水之间的乐趣,子瞻岂是我这俗人可以理解的。
子瞻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了读他的生平。欧阳公因避嫌,若状元是自己的学生曾子固,遭别人诟病。然后大笔一挥,没想到开榜才知,这苏轼并非第二。满朝上下都在找苏轼的用典从何而来,他却只说一句:“这是我自己杜撰的。”狂!
放弃高官厚禄,甘愿去小县从根本开始,从百姓间了解天下之大事。建官户村,私放官粮,出面作保租地,为民求雨。
异国送来怪兽名曰麒麟,子瞻一看就道是麋鹿,见识不凡。懂得观气象,知得哪天下雨哪天晴。还会做美食,醋鱼,东坡肉,虽然未曾尝过,想着也是珍馐美味。
乌台诗案,或许就是他应有的劫难。子瞻这样的性子,是旁人容不得的。不融新派,不同旧派,他只一心为国为民。处世态度也令人钦佩,还灵通周易八卦之数。
如果《红楼梦》称得上是百科全书,那子瞻也可以说是百科全才。总之,以前不懂,现在似懂非懂。但是真心喜欢,这样的苏子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