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记之——中国画的写意性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中国画也随着哲学、宗教、艺术观的不断深化向前发展着。以极度个性化的线条、概念化象征性的色彩,作为绘画的基本语言。并且以“视而不见 ” 的方法回避客观世界,这是中国哲学与生命精神在绘画领域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国水墨生成的过程。
所以, 中国画是在发展中形成写意性的,有很多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1.形和神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在绘画中真正提出这个问题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的理论。他认为,一张画、形体画得好坏关系还不大,但必须要传神才是关键。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他的理论当时虽然是针对人物画所说的,但实际上却为国画的重神写意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一理论也标志着中国绘画的彻底觉醒,传神与写形也成为中西绘画发展道路上的分水岭,导致了中西绘画的区别。
2.不似之似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绘画发展到宋代写意画时,已经做到不似之似,但没有理论上的阐明。到了元代倪瓒把写意性推向高峰,在理论上还没有涉及之似的问题。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直到明初画家王绂看到当时有些欠缺基本功的文人画家,没有能力达到形似,借口不求形似。
王绂对这种不明事理的糊涂观念,指出古人说的不求形似,乃是不似之似。
3.文人画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文人画的阐述对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审美意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人画最早的画家便是具有一定知识与修养的封建士大夫。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为了与民间画、画工画及院体画相区别,也由于大部分画家绘画技巧的不熟练。 又受到老庄尚朴素的思想影响。所以,文人画大多重神轻形,重笔墨情趣,轻色彩,只以水墨挥洒。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文入画也有他们独特的品评标准,既不注重绘画的技巧,而重作品情趣及意境、诗性的营造。文人士大夫往往通过笔墨宣泄,寄托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
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画绝不会产生西方绘画史上那种具有高度写实性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