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艺海
从全面性透析确定性的存在价值

从全面性透析确定性的存在价值

作者: 文夏白羽 | 来源:发表于2013-06-15 16:07 被阅读317次

    文章由来

    近半年来跟随任大庆先生涉及书画鉴定方面的知识颇有嘉益,难得又受简书网赠愚《中国书画鉴定》一书,不少朋友关注鄙文,诚于感谢,内心十分不安。在此只得自谨慎为,以求能不误各位书友。自年少涉猎书牍以来,少有愚见,多好与人交流谈论,但是终有一原则是捆绑着我的所有想法的,任何人的观点都值得尊重,文明这个东西,是因为他的开放而造就了他的伟大,可以不认同但却不能不尊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内心颇有些感触,是以为文一篇,抒发些拙见。

    书里看来

    谢稚柳真可谓我国书画鉴定界的一座高峰,与徐邦达二人在上个世纪权威于书画坛,正所谓“南谢北徐”,便是如今鉴定界的大使们多是十分尊崇他们的,在尊古这一传统上,中国人的习性可以说是极尽能事了,当然他们二人确实是成就斐然。在此不多谈其人本身,更强调的是两人在鉴定这一行里所带给我们的一些东西。

    所谓鉴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因艺术市场的发展繁荣,对于鉴定的意义更多是对于一件购买的艺术品的真伪的确定,好像每年一次的央视315打假大会,也是有着对于商品的辨别。就鉴定本身而言其意义在于对某一对象的真伪优劣的判断,而艺术品首先确认的价值本应该是优劣,在中国模临仿造实在太多了,而非本人所作的东西被美学认可为差的是有一种社会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的,这种观念并不以画本身的好坏来评定,比如当下画家多得很,模仿的人也很多,这里面看来是涉及到一个版权问题了,最终归结起来还是钱的问题,如果画画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好玩,也就没那么多真伪鉴定的事儿了,欣赏着就好,不好看的也就不看罢了。但现在不行,一张画几个亿、几十亿的都有,还是得鉴定。

    谢稚柳和徐邦达二人鉴定水准都很高,两人着重的方向不同,谢稚柳重意鉴,徐邦达更重物鉴。其实鉴定书画跟警察办案是一档子事,只不过少了些血腥,但是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个最终的结果,这个结果可能影响到几个人或者几群人的利益关系,难免被人重视。

    说道鉴定

    对于一个案件来讲,它首先具有发生的确定性;而就书画,则它首先是个实体。没人在书画界玩皇帝的新装那种把戏。那么鉴定画最基本的便是有材料上的确认,材料就像基础,多少年有什么纸,或是有什么帛,什么墨的那是最简单的道道。但如果一幅画连纸都不对,还有什么看真假的意义,就算其他都对,它也对得不科学,所以谢徐二人都有就材料上的问题的认识,因为历史发生的事情,被篡改总会露出马脚的。不管目鉴还是意鉴,更无遑借助一些高科技的仪器来确定这东西对不对的方法了,手段是五花八门的,所以一看书里面的条目,顿时头大得很,比如鉴别真伪的方法要点,谢稚柳的书上就明了如作品、题跋、印章、别字、年月、避讳、服饰、建筑、书画材料工具以及装裱等等,还包括辅助手段如史书、著录、诗文集以及地方志等等,实在是令我大开眼界,看一幅画真不真的学问还却是大了去了。但是真正看来,鉴定家们看一样东西用的手段不会那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掌握方法谁都能来鉴定,但是鉴定家们就是跟咱不一样的原因了,警察办案也知道用最明确的证据找到一个事件的真相,即确定一个事实,而鉴定的事实都是统一的--这画到底是不是真的。

    看一幅画如何成的便知道鉴定它要从材料和画家两方面入手,偏偏中国还有一大群收藏家们,藏了名画的同时还给画盖印,收藏印十分丰富,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收藏的东西都盖,你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天想想鉴定这事,发现实在是很有意思,有的画鉴定家们看一眼就定他是真的,有的画却是不敢确定的,而且鉴定圈子里也不乏鉴定对的画里面有一些问题的,但是这画貌似还是真的,这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一幅画是某某的真迹,鉴定完后什么都对,里面却有个服饰出问题了,一个研究人员就开始写论文,论这幅画是后人模的,然后就有一大堆研究,真真切切发现的是,原来不是画有问题,是我们自己有问题,由于对部分知识的认知其实在一个很普通的水平,却错误的评估了自己的能力,难免导致了一些类似问题的出现。

    举起一个栗子

    吴昌硕是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了吧,对他的研究也很多。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市场怎样吧?


    这个指数大家看不懂也不要紧,只要看到从2000年至今,那蓝线一直涨就能看出来,老缶那价格可是一直往上涨的,吴昌硕学画晚得很,至少最早见到的一张他画的东西估摸着得有45岁了,谢稚柳说他50岁以前画小幅荷花,50岁后才开始画大幅荷花,这种观点就是有不确定性的观点,但确实是可以用,可见鉴定跟判案子有不同,那便是有问题就当假的好了,而吴昌硕40几岁的人肯定不喜欢小清新的风格,画画气势十足,行笔有篆味,80岁后才画山水,还有王一亭偶尔代代笔什么的,作伪代笔都有的情况下,假画何其多呢,倒是签名上有个特色,这39岁时,有个朋友送了他个缶,他便开始用一些跟缶有关的签名了。这些个内容,鉴定家知道,作伪者也不一定不知道,人不是机器,机器假货有机器假的特色,人作伪那自然是人人有差距,更何况这画是很随机性的产物,根本不知道画这画时是个什么情况,墨怎么染的,只能说画家找到了顺手的纸和笔能画出顺手的画便有了画家风格的这种说法才是唯一可以解释的为啥能用风格评定画家的画。用笔习惯等等也是如此,你能画,别人也能照着画,毕竟这习惯又没版权,谁用不是用呢?

    知道这么些事,好不容易通过多方因素考量出一幅画是真是假,有时又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比如说一幅明人画里出现了清朝的椅子,这下可又出问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个明人创新能力强找了木匠造了个清朝风格椅子,一下搞的这幅画的不确定性又大增不少,要鉴定一幅画全方位的分析往往能得到更确定性的答案,要鉴定一幅画往往是需要对这名画家有很深刻的认识与全面性的分析,只是在学习鉴定的过程中收获很多,当然也多谢简书网提供的书籍,在此感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全面性透析确定性的存在价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ux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