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庚子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在庚子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作者: 储能 | 来源:发表于2020-12-21 22:12 被阅读0次

北方的城市中,我偏爱西安。近两年来,陆续收到了几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小礼物,更是对西安多了一份特殊的热爱。

第三季《国家宝藏》第二期的主角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两年前,我有幸于冬日的一天拜访此地,颇为崇敬。选择今日分享这一期的三件文物,是因为今天冬至。冬至,太阳光会低角度地射进兵马俑坑,在那一刻,所有的兵马俑都是活的。

既然如此,就先从跪射武士俑开始写起吧。

《跪射武士俑》 陶制,高130厘米,秦俑,出土于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一号兵马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中的武士俑兵种繁多,等级分明,阵容整齐,体现了秦朝军队的严谨编制和强大武力。士兵俑包括了骑兵俑、步兵俑和射手俑等,跪射武士俑就是其中射手俑形象的典型代表。

跪射武士俑

骊山周围,是葱茏的树木。溯渭水而上,不远处就是兵马俑的家。

这尊气场强大的跪射武士俑,是一位名为“朝”的匠人所做。其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双目炯炯,注视远方。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作握弓弩待发状,以高度紧张的姿势时刻准备着百发百中。作为弩兵军阵的一员,他坚毅刚强的国字脸给人一种强烈的信任感和强大的信念感。箭射出的瞬间,风驰电掣,只留弓悬于空中,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对抗着外面的风云。

这尊俑,是秦人精神的外化表现,直面困难,躬身入局,迎接挑战,成为我辈。

我们不能忘记,在秦人的咸阳,昔日八表同风的愿景,如今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呈现。看,沉睡于地下的兵马俑军团正在苏醒。穿过黄土与时间的缝隙,仿佛可以听到压抑了两千多年的怒吼。这吼声在震铄,在迸发,是完成,是超越。

这尊俑,只是八千多尊兵马俑的一员,也是两千年前秦人中的一员。历史风云变幻,两千年前发誓要一统天下的秦人早已经消失,他们变成泥土,成为支撑我们站立的大地。

骊山周围,是葱茏的树木。溯渭水而上,不远处就是秦人的家。

两千两百多年的风景,子孙们可曾记得?

青铜车马

第二件文物:青铜车马。

秦铜车马一组两乘,单辕双轮车。铜车马整体用青铜铸造,使用金银饰件重量超14千克,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 ,被誉为“青铜之冠”。

马鸣啾啾,青铜之最。这是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

“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3500多个零部件需要经历几个春秋才能组装而成?烈日炎炎,匠人们挥汗如雨;大雪纷纷,匠人们不畏严寒。一次次铸造、镶嵌、焊接的过程中,匠人们完成的仅仅是青铜车马吗?

破冰之日,正是青铜车马铸成之时。八匹御马前后排列,御者居前车中间而坐,头戴双卷尾冠,身穿长襦,腰佩短剑,跽坐于车前室,手握辔索,神情专注,目光如炬。车轮滚滚向前,始皇帝端坐于主舆,启窗而观,从一扇小小的方窗中,他能否看到三十多年后的骊山北麓,渭水之滨,那即将创造出的不朽奇迹?

只可惜,其兴也勃,亡也忽。这个王朝留下了许多,也丢失了许多。

第三件文物:青铜仙鹤。

秦始皇陵青铜鹤通高77.5厘米,通长102厘米;踏板长47.5厘米,宽32.5厘米,厚1厘米。铜鹤站立于镂空云纹长方形青铜制踏板上,长曲颈下仲至地面作觅食状,喙中含一铜质虫状物。鹤体高大,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表现的是鹤从水中捉到虫虾后尖喙离升水面的瞬间姿态。

青铜仙鹤

和青铜车马相比,青铜仙鹤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可是人们一旦认识了它,就一定会喜欢上它。

从遗留下来的颜色可见,此青铜仙鹤头顶、嘴舌、脚爪都呈红色,眼睛黑色,其余皆白色,从整体造型来看,是一只仙鹤。

这只仙鹤是安静的,我们只能通过它嘴里的小鱼观察到它觅食的动作,细长的脖颈下弯,嘴巴微张,一只游动的小鱼瞬间被收入囊中。这只仙鹤也像是动态的,它似是不停地在走动寻找,又似在优哉游哉享受轻而易举得到的美味。仔细观之,让人的脑海中呈现出动静结合的画面来。

私以为仙鹤造型艺术的巧妙在于小鱼,细节之美也在于小鱼。两千年前那只被抓住的小鱼是否会知道,它的出现能给人们带来别样的美?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仙鹤在古代是祥瑞之物,希望千年后的今天,你在博物馆中见到她时,能因此沾得仙气,获得一份远在星辰之外的好运气。

今天的三组文物描写,皆是向郑岩先生致敬。古人讲,冬至大如年。希望冬至过后,生活有惊喜,喜欢有回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庚子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jd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