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爱之思历史有意思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一)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一)

作者: 储能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13:47 被阅读215次

    璐gō是《国家宝藏》的超级迷妹儿。

    第二季和第一季一样优秀。

    它将一件件冰冷的文物赋予了生命,使之鲜活而接地气。

    它始终在讲一个故事,一件文物和个体、群体的故事。

    它始终在讲一个故事,一个“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这是璐gō最喜欢的文化历史类节目,没有之一。因为与《国家宝藏》相遇,她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今天开始,璐gō就在此开辟一个小文集,做一个见证者,做一个记录者。

    第二季《国家宝藏》第一期主角:故宫博物院(众院之首,九五至尊)

    故宫博物院:

    出生日期:1925年10月10日

    出生地: 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地位: 它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开放时间: 8:00~17:00(周一闭馆)

    第一季《国家宝藏》推选馆藏:《千里江山图卷》  各种釉彩大瓶    石鼓

    第二季《国家宝藏》推选馆藏一:样式雷建筑烫样

    “烫样”是一种古代设计师施工之前制作的建筑模型,供皇帝御览。“样式雷建筑烫样”是清代的样式雷家族所制作的烫样。自康熙二十五年第二代雷金玉至清末民初第八代雷献彩,样式雷世家传承200余年,一直作为“样子匠”供职皇家建筑设计专门机构“样式房”,并长期担当“掌案”统领设计事务。

    众多皇家建筑,如圆明园、故宫、北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建筑烫样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之手。

    样式雷烫样

    现代教育之中基本没有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这也直接造成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失语症”。世界建筑学界认为,中国建筑虽然发源很早,但是中途停止,基本对世界建筑没有什么影响,但“样式雷”能证明中国古建筑是有设计的,它不仅有实物,还有大量的模型、档案、文献,样式雷图档的存世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决不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的,它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

    如今,有些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烫样”却能带我们再次看到这些建筑的风采。目前,中国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打上了“样式雷”的烙印。

    在清代,样式房掌案一职并不是世袭。能者上,竞争非常激烈。而雷氏家族八代担任样式房掌案,凭的都是真本事,他们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建筑教育,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所以,没有哪一种成功是随随便便的,付出的远比收获的多。从小到大,家庭熏陶,耳濡目染,自身努力,样式雷家族从未停止继承与发展的脚步。他们是真正的“大国工匠”,他们的精神是不朽的“工匠精神”。

    提到中国传统建筑,就一定要提中国营造学社。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创办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他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并最终投资创办了中国营造学社。

    在成立之后的短短五年间,学社成员先后调查了全中国137个县市,1823座各类古建殿堂房舍,详细测绘建筑206组,绘制了测绘图稿1898张,经他们调查被重新发现的珍贵建筑遗存上起汉唐下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均有分布,整理出了清晰的中国古建筑发展脉络。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许多建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均出自中国营造学社门下。

    中国营造学社的出现,让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传统建筑话语权,中国人自己写中国建筑学的梦想得以实现。

    因为他们,我们知道了古人的智慧在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传统古建筑讲究因地制宜、与环境对话、与建筑对话的理念指引着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发展。

    历史如烟,老一辈建筑人的坚守为新时代建筑人树立了标杆。天津大学教授王其亨老先生三十六年里从未停止追随先贤大师的脚步,他和他的团队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研究,致力于找回古建筑的尊严,找回丢失的话语权。从他们的身上,我深刻地明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想成就一番事业,要有过硬的真本事;想传承一份事业,要有一群愿意为之付出全部生命的接班人。

    在娱乐至上的年代,我们年轻人更应该远离浮躁,沉下心来,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第二季《国家宝藏》推选馆藏二:李白草书《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书法家李白于天宝三年(744年)创作的纸本墨迹草书书法作品,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亦是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国宝”,被称为“一级甲”。

    全诗共25字,既概括了王屋山高耸峻拔之势和源远流长之水,亦通过赞颂司马承祯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其的仰慕之情。

    上阳台帖

    李白与司马承祯是忘年之交,两人年龄相差近60岁。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得到司马承祯“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级之表”的称赞,可谓幸甚至哉。李白得到宗师赞誉十分兴奋,当即写就《大鹏遇稀有鸟赋》一诗,序云:“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稀有鸟赋》以自广。”赋中写道:“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网;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扬。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在这篇赋中,太白以“稀有鸟”比司马承祯,以“大鹏”以自比,抒发了自己的宏大志向。

    和优秀的前辈相遇是人生幸运至极的事,有个人懂自己真好。李白崇拜宗师,愿与之同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此次会面,是两个志同道合人的惺惺相惜。自此,两个相差一甲子的人互有诗赋往来,司马承祯更是把李白列为他所结识的诗歌朋友圈“仙宗十友”之一。在这个圈子里,李白认识了“四明狂客”贺知章,“谪仙人”的称号由此而来。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从此,世间便少了一个能赏识他的、理解他的人。吃惊、悲痛、惋惜、无奈与手中的酒一起入愁肠,遂提笔,写下: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如凤翥鸾翔,似奇反正。”

    “援笔墨中锋引带,驭锋直冲拔真气,点承暗筑运斤风,沉着痛处,出者进也,纵勒驰掣间:煌煌然,若熔出冶,随地流走,真大德曰生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为大鹏的太白,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诗歌崇拜;化为大鹏的太白,因为有人懂他,不再是孤独的明月魂。

    第二季《国家宝藏》推选馆藏三: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凌晨子时,清帝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把屠苏酒注入杯内,亲燃“玉烛长调”烛台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所以“金瓯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寓意国土永葆、江山万年。

    金瓯永固杯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这件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所制。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对它的制作。不仅用料珍贵,而且图样必须经他过目批准后才能承做。制作过程要再三修改,直至满意才可。

    金瓯永固杯是一个象征、一个载体。它是清代尊崇礼制的体现,也是皇帝家国情怀的体现。

    为官的,要先有做好官的愿望,再有做好官的行动,方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正所谓: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v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