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之思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作者: 储能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21:58 被阅读40次

    广东是太古“南海盘古国”所在地。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

    广东是岭南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广东先民从秦汉开始就通过海洋走上与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发源地。

    有请:

    第二季《国家宝藏》第二期主角: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

    人生轨迹:1957年开始筹建,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于2004年12月奠基开工,2010年建成。

    陈列方向:以广东历史文化、艺术、自然为主,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展馆四大部分。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

    地位:广东省唯一的省级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第二季《国家宝藏》广东省博物馆推选馆藏一: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该壁纸来自于英国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一座一级历史保护建筑——夏活庄园大宅(Harewood House),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Lascelles Family)的收藏。据文献记载,亨利•拉斯切利斯是东印度公司商船“约克号”的船长,曾在1741-1748年三次乘“约克号”到访广州,这套壁纸是亨利到访广州时订购的一件物品,是早期中英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见证。

    还有另一种推测,据庄园的装修工作日志记载,装修工人是于1769年12月装挂了这些中国壁纸。所以,这组墙纸也极有可能是在小亨利到访中国许多年之后才购买并带回英国的。

    它手绘于桑皮纸之上,用水彩画成。美景收眼底,动中藏恬静。150多个人物,50余组生产生活场景。以农耕、桑织、茶叶、瓷器为主题,尽显千年中华文化立命之本。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

    16世纪至18世纪末,“中国风”引领着欧洲的时尚潮流。大量的中国茶叶、丝绸、瓷器被源源不断地送往欧洲,上至皇室贵族,下到普通老百姓,都沉迷于“中国制造”,无法自拔。

    自古以来,广州在对外贸易界的大佬地位就不可小觑。

    唐宋时期,朝廷倡导“江海求利,以资国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的广州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它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当时广州对外贸易的鼎盛,产生了一些专门迎合外国人口味的特殊艺术品——外销画及外销瓷器。这些艺术品都记录着当时广州十三行的辉煌。

    “清乾隆农耕商贸图外销壁纸”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了。当时,英国有超过150个庄园用过中国的外销壁纸,如果按照60英镑一个房间算,贴完一个庄园需要上百英镑,这些钱够十个普通的英国家庭一年的吃喝。所以,当时中国的外销壁纸就是英国有钱人的“高级私人订制”,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再说的通俗点儿,清代的外销壁纸引领的审美艺术潮流甚至可与英国的Burberry、Alexander McQueen等著名的奢侈品相媲美。

    “中国风”的席卷,英国人几乎无不俯首称臣。这种打上“广府”标签的文化自信,也不断激励着我们,时刻提醒着我们: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二季《国家宝藏》广东省博物馆推选馆藏二:宋金项饰

    宋金项饰全长1.72米,由四股八条纯金金线编织而成。人字形纹路,状若麻花。葡萄纹饰长条带钩为首,4个环状搭扣成尾。

    1978年,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上探险与救捞公司 (Maritime Exploration & Recoveries PLC) 合作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时,意外发现了一艘中国南宋时期的沉船,并打捞出了一批珍贵的文物,金项饰就是当时被打捞出水的第一件金器。而这艘中国沉船,就是著名的“南海一号”。

    宋金项饰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透过这件文物,可以窥见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盛景。


    宋金项饰

    800多年前,一艘满载着宝物的船只驶向海外,却意外沉没,不知下落。

    800多年后,“南海一号”浮出水面,我们有机会再次触摸到这条“先民用生命趟出的黄金海道”。

    “南海一号”是目前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一艘宋代沉船,打捞上来数量最多的就是外销瓷器,这些瓷器样式形制各不相同,是海外市场定制的瓷器。除了瓷器之外,还出海了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等,金项饰就是金器中的一种。

    有时候,我们欣赏一件文物,不仅要关注它的历史、文化、精神,也要关注是谁发现了它,怎么发现了它。“宋金项饰”等文物的发现,离不开一群人——中国水下考古人。他们让中国的水下考古实现了零的突破与质的飞跃。

    如何成为中国水下考古团队的一员?要考各种各样的证件,必须持证上岗,没有“三巴掌两脚”的不行;要能承受住远离家人的寂寞与长时间水下作业的孤独感,总是想着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不行;要能与团队的小伙伴儿建立“过命”交情,彼此完全信任,天天上演“后宫争斗剧”的也不行。

    总之,基本功、忍耐力、团队精神,三者缺一不可。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帮我们揭开了水下的历史面纱,唤醒了沉睡的水下记忆,让我们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的底蕴和厚重,惊叹于历史的繁花似锦,感叹于历史的沉重悲壮。

    第二季《国家宝藏》广东省博物馆推选馆藏三:金漆木雕大神龛

    金漆木雕大神龛,是在粤东潮汕地区以最为常见金漆木雕装饰的民间供奉先辈神位的特制用具。它多放于祠堂之内,敬宗祭祖,追本溯源。

    金漆木雕大神龛,体量庞大、雕饰精美,为潮州木雕的佳品。它以木为纸,化木成金,采用多层次镂通雕,密而不乱。人物如生,潮剧戏起,花开富贵,鸟上枝头,再现了古人美好的原始信念。

    金漆木雕大神龛

    一块整木,经选材、开坯、雕刻、打磨、髹漆贴金等多个步骤,才能化为一件精巧绝伦的艺术作品。整个制作工程,融入了匠人的思想与精神。一件艺术品的成型,是一个匠人生命价值的体现。

    神龛细节图

    金漆木雕大神龛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孝道文化、家风文化,它彰显着潮汕人信仰的力量。

    漂泊于海外的潮州游子,是有根的。无论身在何处,不管认不认识,只要乡音不改,潮州人就是有着共同先祖的一家人,这种坚定有力的家族精神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正因为此,槟城古迹信托会主席林玉裳女士为了保让韩江家庙保留原有的风貌,才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一个对潮州古建筑了解的甚少的“门外汉”成长为该领域的行家。此中艰辛,可想而知。没有一种力量的支撑,她也绝不可能做成这件事。

    其实,无论是修复家庙还是保护神龛,林玉裳和千万潮汕人守护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千千万万的海外华人对于故土、对于祖国的血脉乡情。

    良好的家风文化、永恒的家族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更是一代人、整个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戊戌年末与《国家宝藏》相遇(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l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