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如如不动,认知需要即有即拆。
怎么拆?金刚经全文就是示范。
金刚经如何搭建“空”这个概念的呢?
它一会儿说有一会儿说没有,
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
通篇就说「不是什么」,就不说「是什么」。
就算这一句说了「是什么」,下一句又在这个词前面加上了个“非”。
来来去去说的是:「说某某,既非某某,是名某某」。
什么意思呢?
就是告诉你,想跟你讲明白,就要用语言,用语言就是「着相」,一切要用语言说出来所以必须叫个名字,名字是这个东西的外壳,这个外壳不是内容本身,所以所有我们感知到的能说的东西,都不是它们本身,都是「相」,有相即非空。但是不说,没人能懂,更没有人有机会懂,所以说出来,没办法就是需要穿上个外壳。
“真相”或者说“最高智慧”(金刚经里叫“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像一个透明人,不套衣服你看不见他,但是穿了衣服你又说看呀那里飘着一件衣服,我明白了!衣服就是真相!我悟了!
但下一回透明人只要换了一条裤子,你就认不出他来了,你会崩溃,会失望会伤心,摇头摆尾说不应该是裤子!应该是衣服!
很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认清了”目前的事实:衣服和裤子都是真相。又或者衣服不是,裤子是真相。不管是哪个,下次他再换服装,会再次陷入一个新的认知重建循环里,又或者开始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向有了深深地怀疑。
这种循环,会表现在让你反复伤心崩溃的某些类似的事情上。
比如会因为得到肯定而充满动力,下一秒就会因为否定的声音而失去动力;
比如某人的行为让你如愿,你就认为ta爱你。那么下一秒只要不如愿,就认为ta不爱你。
-
当你的认知建立在任何一个固定不变地方,下一次它就变给你看。建起来的房子不拆,龙卷风就把它卷走。
你有满意的标准,那么就一定会体验不满意。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是完整一体的两部分。
生命就是这样循环,得到,失去,得到,失去……直到有一天,你会记得主动拆掉那个新的认知。
新认知的存在,实际是为了拆除上一个陈旧的,被遗忘的,还没有处理的不和谐认知。
这个新认知本身,不是为了让你活得开心安心,它的功能是推土机,而整件事情的表象是推土机上的广告,因为只有告诉你“夷为平地才能建新的房子”,你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动力去拆除旧的。除此之外,它没有任何其他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