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做谁的藤,不如做自己的大树”,这句话,是3月2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心头一震。发这条朋友圈的,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伽友,她有两个孩子,开一家瑜伽馆,身上充满一种野性的美。我之所以心头一震,是因为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居然有了这样的觉悟,而我,五十一岁了,才刚刚萌生这种念头,正慢慢做起来。
做别人的藤,或者做自己的大树,这种想法只在个人的心念之间,一般情况下,你不说,别人不会知道,甚至有时候,你自己不说出来,自己也意识不到,所以有时候,想法说出来,有利于你明确自己的方向。
无论你是做藤还是做树,你日常的工作基本上差不多,之所以有后来的不同,完全是因为你的想法不同了。对一个人来说,从世俗的意义上讲,想法最重要,有了“出人头地”的想法,后来你总会出人头地。我想,大概没有人会想碌碌无为一辈子的。
我本性上是一个柔弱的人,无论到哪里,都是默默无闻的一个,这一点儿,我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意识到的。那时候系里投票选举班干部,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票,而我,是得票很低的那一部分人。当时我就意识到,虽然我的内心极其丰富,但我一直不善于表达,也不会与别人交往,所以在学生这个群体中,没有任何影响力。这是在学生时期最触动我的一件事。
因为只是内心丰富,外面表现不出来,所以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主打一个凡事听话。2005年我到了新的工厂,新的岗位是两个人协作,我工作上认真,工作之外的其它事情听话,所以在入职两个月后的评岗中没有吃亏,虽然只是拿了个“岗二”。岗二是那个岗的正常水平,岗一和岗三都有人选,岗一比岗二每月多拿二十块钱,岗二比岗三多拿二十块钱,这个评定一直跟到我退休,跟了我十七年。在新的工厂里,我属于外来者,他们在一起工作多年,之所以没有被他们“排挤”在外,估计和听话有关系。后来我听一块儿干活的姐姐说,评岗的时候,她对和她要好的几个同事说,我不错,听她的话。
在家庭生活中,基本上也是听话,所以兄弟姐妹之间和睦相处,从没有感触到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负,或许我神经比较大,小小不然的事,都被我另外解读了。
听话虽然不被孤立,却难以成长为大树,充其量不过是围绕着别人的藤。这种思想变化,在我退休后直接就凸显出来了,我决定要成为自己,不再找工作做,出卖自己的时间,重复前半生的生活。我选择了健身写文,通过一年的努力,精气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逐渐走上了自我成长之路。
今天在瑜伽馆门口遇到薛老师,我俩一起上楼,说起2023年5月份第一次见到我时,感觉我就像是一个老太太,听到薛老师这样说我,我很惊讶,没想到自己那时候居然给人这种印象。薛老师接着说,现在看你,就像变了个人,如果不是前段时间确定了一下,真是认不出来了。
想成为自己,想让自己成为大树,出发点是自己为自己做事,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会心甘情愿,这种情况下,自律才容易做到,我在健身写文上之所以坚持这么久,深究其原因,就是想成为自己的大树,不再做谁的藤。在成长这条路上,自发启动热情永远要比被动成长走得远。
2024年3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