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发现历史原来很有魅力,于是好奇清朝历史,又搜出《康熙大帝》读起来。
长篇巨著,光读自然不过瘾,做家务和走路的时候,自然也听书。虽然听着ai僵化的语音,也抵挡不住听历史的兴趣。空时读,忙时听,囫囵吞枣也算是初步走了一遍历史的过场。
今天继续读《康熙大帝》,读到那些精彩的场景,忽然对作者二月河产生了好奇。历史人物如此栩栩如生,让人感觉历史都是如此真实。想起过去并不曾有人知晓,只是作者在史实上加工出来的一道文字盛宴,不免对作者佩服有加。
一番搜索,知道了作者二月河的创作背景,知道康熙、乾隆、雍正三部曲二月河共写了500万字,夏天热的时候怕汗水打湿了稿纸,就用布把胳膊卷起来,脚下还放一桶水,降温又防蚊子咬;写困的时候就拿烟头烫自己的胳膊。写作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写长篇,加上写历史长篇,不仅需要写作才华,体力耐力加持,更需要对历史史实的印证,想想这一切,不免对历史小说的作者佩服得不行。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三部曲让二月河名利双收,版税收入高达1200万。所以说,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吃得起真苦,才配得上大名大利。但能潜心成事的人,真正获得名和利的时候,已然已经看淡了这些。寂寞和孤独,历史里的本真,让钻研其中的人不自觉的变得通透。
我看二月河和当年明月的视频采访资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点胖,二月河后期还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想想这长篇巨著写下来,那都是长期伏案工作所致。哪里有什么轻松惬意的事儿,想起那些割韭菜的写作广告,一壶茶,一只猫,窗外透进来的阳光,一位休闲打扮的女孩坐在书桌边,一边居家一边写作一边赚钱,不免觉得好笑。
读书、运动,只是一种普适的健康生活方式,并不能让你成为什么人。想要成为什么人,你还得吃苦,吃各行各业一般人不能承受的苦。
不过我又想起了余华,他的《活着》写的那么苦,而他本人却是十分欢乐的一个人。大概余华老师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吧?
回到二月河,他的历史作品就是曾在央视播红极一时的历史电视剧《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感到震惊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
回想自己,这么热的电视剧,自己怎么就没什么完整的印象呢,那时候的自己干啥去了?又去搜索电视剧的播出时间,1991年1月,好吧,那时我还小,几岁到十几岁的年龄,在乡里寄宿读书,或是在长沙寄宿读书,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后来便又北漂工作,没有完整的追过,也算是可以理解了。
写到这里,今天的时间将要切割到下一阶段,周末的陪伴时光。接下来几个小时,我将不是我自己,要做几个小时妈妈角色该做的事了,当然,又到了听书时间,或者说是一心二用的时间。
停下笔,走进耳朵里的《康熙大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