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话中国艺术史》】
书法打动人的启示从来不是技法,而是书写着所要倾诉的情感。
——《大话中国艺术史》意公子 P166
记得刘慈欣的《三体》小说中有这么个情节:三体人仿造人类的情感,创造了很多电影、诗歌、小说,地球人基本上都区分不出来,哪些是地球人自己的作品,哪些又是三体人的作品。
三体人摸透了地球人的历史、情感表达方式,但是从始至终,三体人还是没有学会地球人包括欺骗在内的情感表达。所以说,如果真要细细品味三体人创造的作品,应该能觉察得出,那些作品中,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情感。
因此,他们创造的作品,即使再优秀,也难以被永恒留存和纪念。
没有情感的东西,是打动不了人的。
回到本书,对于颜真卿《祭侄文稿》这部分,我翻来覆去看了十来遍,就着作者的讲解,那份书法插图看得还是让人撕心裂肺!
天不悔祸,誰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f7c7022321dda0df.jpeg)
全文从字迹端正,平和,到涂抹不断,“呜”字只剩一根蜿蜒的线条,这个过程,就是颜真卿从平静到悲痛欲绝的写照。
意公子解释说,当颜真卿写到“父陷子死”四个字时,就是在浓墨重描,尤其是“父”字的最后一捺,简直“触目惊心”,面对两个至亲的死,“感情有多深,下笔就有多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07858/15306862b9a9f9ad.jpeg)
他的这颗悲伤的心,只能寄托于此祭文,情感已如实质,融入作品当中。
透过这篇,对书法没有任何兴趣的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的我读不懂这些作品,因为我没有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带着感情,才能读懂作品,读懂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