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生命的多样性,有虚荣的一面,有善良的一面,有可爱的一面,也有开心难过的一面。在这多繁复杂的表面之下,我们又是否在很大程度上尊重自己的感受。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不一样的体征,我们难过,伤心,敏感,开心,甚至多疑,恐惧……当这些真实的感受住进自己身体里,你会面对所有情绪给自己带来的酸甜苦辣吗?又或许,我们多重的一面让自己变得苦不堪言,你又会怎么解决呢?
我们都憧憬美好,可生活并不是经常很友好,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不要责备自己,或许身边的人会责备,爸爸妈妈拿你也没有办法,朋友给自己的安慰又不能缓解痛楚,只有自己知道,真实的感受让自己左右徘徊,我应该听他们的,还是听自己的。
其实,我们想要的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听谁的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我们想有的不过是让自己发自内心的开心,而周围的环境或许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或许,这些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越是想要挣脱越是无法摆脱。陷入某种迷幻的境界里,无法呼吸无法正常的思考与交流。
此时的安静胜过一切,不要干预,或许是最好的干预。
没有具象性的解决方式,有的只是一个可以安静的地方,不用任何方式来寄托或者转移这种不堪的状态。不去心里对话,心理暗示,顺应它,顺应“坏事”的发生,顺应此刻的状态,不要挣扎。慢慢的,那种让自己憎恨,生气,排斥的感受,在顺应这种感受的时候,会减轻很多痛苦。当我们能左右自己意志的时候,就意味着回归正常,而那种让自己糟糕的感受其实不需要任何意志来解决,更不需要单独拎出来来把它“暴打”一顿,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爱,缺乏任何东西,当自己认定缺乏什么的时候,那种强调性的习惯会让自己真的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这也就是墨菲定律所在的规律吧。
我们真正缺乏的是能力,让自己爱的能力,让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需要训练,只是在自然的成长之下,自然的能力,又或者是天生的能力。只是在自己后天的成长之下,我们可能遇到创伤,让自己没有能力去爱,而阻碍爱的方式的,可能是创伤后的认知,我们会陷入自私,偏见,和这个世界抗争,迷茫,软弱,恐惧,等的狭隘的层次。而这些负面的词汇又会是相辅相成的,让自己越来越不开心,没有价值,永远得不到成长,就像我们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一样,基调仿佛就会决定我们的方向。
所以,我们首先要关注到自己。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意志,我们可能无法捕捉自己的一些想法,就像潜意识一样,有些习惯性的想法就会在潜意识里游荡,在需要刻意想的时候,却没有记忆,只是让自己在某个当下出来的时候让自己痛苦。那我们可以改变一些行为,树立一些目标,然后训练自己的专注力,这样,就会让自己比空想来的有效。
其次,在关注到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尊重自己的想法。不论是负面的想法还是积极的想法,我们都应该接纳,尊重它,而不是在内心自怨自艾,和自己打架,之后自己又面临痛苦的时候,依旧在负面思想里循环往复。适当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让自己和谐,这也是自然而然不去刻意解决的原因。面对身边人的劝告也好,安慰也好,其实我们更应该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静下来,才不容易让自己陷入别人思想的怪圈,反而更加依赖别人的思想,我想,这也是很危险的。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自己去解开才会让自己得到“教训”和成长。而不是通过嫁接的方式来“欺骗”自己,这样会更加糟糕,因为问题的根源就是没有做好自己,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安静下来,尊重自己的想法,达到平和,然后才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最后,我们应该尊重事实,而不是一味地感情用事。一味地感性只会让自己陷入误区,变得迷信,或者愚蠢。所以,当我们面对别人的冷漠,情侣的冷战,家人的不理解等等,我们应该用理性解决,而不是在“苦情戏”。尊重这样的事实,然后用恰当的方式来达成和解,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会在孤独,独立思考中得到成长。
这些是自己通过看书,自我疗愈中得到的一些见解。而我们还有未来的路,所以,去探索比每天自我怀疑要勇敢的多,最起码,我们知道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里增添意义,才能获得价值,而这些,在空虚胆小的人身上是看不到的。
而所谓探索,也是寻找意义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