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大小社群,那为什么会加入这么多社群呢?
无非就是加入这个群会自己来说有某种直接的好处或者潜在的利用价值。书中对加入社群的需求由6点总结:
(1)问答求助。当用户有疑问或需要帮助时,如果知道某个群体能回答,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进去。例如,有人想去南京游玩,会选择加入“吃喝玩乐在南京”小组进行询问。问答求助包括用户想要获得的实际利益、解决当下的某些实际问题等。
(2)炫耀。与发微博、朋友圈的炫耀行为很类似,只是用户在同类和懂行的人面前炫耀会更有成就感。在社交中,这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行为,影响了后续许多关键行为,比如本书即将讨论到的“小池塘里的大鱼”和“三人成虎”,几乎就是围绕这一需求展开。这个特点不仅会解决用户的黏着、持续活跃等问题,还会带来信息扩散。
(3)寻找共鸣。用户表达某件事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寻找共鸣、抱团取暖。寻找共鸣是常见的情感需求,用户愿意通过互动,甚至争吵来表达自己的诉求等。
(4)分享知识和资讯。分享知识、帮助他人等利他行为也是常见的驱动力(或许是为了积累人气和影响力、获得荣誉)。在实际运用中,利他行为会从多个层面帮助企业用好社群。在这里,可以先行提及一句:和事件驱动、关系驱动一样,问答求助背后的利益驱动和分享背后的荣誉驱动,也是社群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5)管理和储备潜在关系、维系关系等。用户通常会为了进入某个群体或结识某些特定用户而加入一些社群或社交圈等。今天许多用户在一些微信群中宁愿沉默也不退出,也与随时找到某些关系、储备潜在关系链,以及维系和某个人群之间的关系等诉求有关。
(6)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上述五个需求并不是全部,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我们还会讨论社群文化的形成。优秀社群多能形成统一且有影响力的文化,成员有共同认可的长期目标和价值观,并能传播扩散至社群以外,影响更多的人。
我对2/3/4点有共鸣,因为目前我加入的社群对我来说能驱使我在群内活跃的原因就是这三点,平常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去分享自己,我也不擅长在线下的交流,很不会说话,容易紧张。那么在社群中就没有了这些顾虑,我可以以希望的那个状态去尽情的表达自己。满足了我内心的渴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