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对《论语》的内容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曾去过孔子故里探寻孔子的思想,至今难忘,行走在孔府、孔庙、孔林时那种神圣的心情,跪在孔子像前祭拜时,激动得手发抖,生平从没如此庄严肃穆过。可始终未曾真正的拿起《论语》原典,试着用自己的理性却理解孔子,获得滋养。而亚珂老师就不一样了,她不但读了《论语》,还读了有关孔子的书十多本,实地走访时整理出了三万多字的学习笔记,这么多的输入注定咋珂老师的线上分享会精彩纷呈。
亚珂老师的分享主要讲了《论语》的诞生和孔子的生平,但我更多听到的是孔子身上的精神,一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态度。这才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绝不是单纯从“读”上来,而更是从“悟””上来,从“行”上来。
亚珂老师在悟,也在引领我们悟。
关于孔子38字自传的解读,引起了多少听课老师的悟!艳丽和林杰听后,很自然地联想起身边的教育案例,做了反思,其他老师更是在屏幕上讨论得热火朝天,越讨论越深刻,也更像孔子的心境靠拢:心中有目标,前头有方向,坚定自己的修行,又心系天下苍生,哪里还在意那些蝇营狗苟,鸡毛蒜皮的人和事。
糊涂群主在讨论区写下了这样的句子:我曾经有过这样的郁闷,和亚珂沟通,亚珂一句话打开我的心结,她说,不要让那些不重要的人来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那些不重要的人能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生活,那他们怎么可以这样幸运呢?我本人虽然觉得做到这样会比较难,但反思自己这几年的心境,确实也有很大提高,每当郁闷的时候,我都去读书,或者说因为学习和读书,我都没有那么多时间郁闷了。如此看来,到六十岁,我们也能耳顺啦,甚至有了圣人的助力,不到六十都耳顺了。
如此圣人终将远去,却总有一些人忘不了他。孔子死后,弟子皆服心丧三年,子贡甚至在三年心丧完毕后,筑室于其墓前,再次陪伴师傅三年……想一想,这是一种何等强大的道德力量感召!
为了纪念老师,也为了让让老师的思想不知淹没,众弟子乃相与记述老师言语,这些言语后来经孔门后学整理乃成《论语》一书,或许编纂者自身都不曾甚至不敢想,这部书以后竟深深影响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和文化。
虽然初中语文课本上只有十几则《论语》,但如果我们利用好了这十几则,也可以让它们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有人说,语文老师有两个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引导学生读《论语》。那我们就先自己读起来,挑那些简单点的,好理解的读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意无意的,一点一滴的分享,就像亚珂老师带动我们一样,带动我们的学生。把阅读的美好传递下去,我们终将一起美好!
网友评论